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1120  211128  211134  211138  211144  211146  211150  211156  211158  211164  211170  211174  211176  211180  211186  211188  211194  211198  211200  211204  211206  211210  211212  211214  211215  211216  211218  211219  211220  211222  211224  211228  211230  211234  211236  211240  211246  211248  211254  211258  211260  211264  211270  211276  211278  211284  211288  211290  211296  211300  211306  211314  447348 

11.用含15N、35S、 32P的噬菌体去侵染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细菌,则释放出的子代噬菌

体中                               ( )

A.只含32P

B.大多数含有15N和32P

C.少数含15N、35S和32P

D.全部不含35S

解析:亲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15N和32P,蛋白质中含有15N和35S,噬菌体侵

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所以子代噬菌体中

少数含有15N和32P,全部的子代噬菌体都不含35S。

答案:D

试题详情

10.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

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解析:理论上上清液中是不含有32P的,因为噬菌体的DNA全部注入到了大肠杆

菌内,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中或由于保温时间

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噬菌体,经搅拌、离心后会进入上清液,产生误差。

答案:C

试题详情

9.(2010·通州调研)肺炎双球菌分为具有荚膜的S型菌株和不具有荚膜的R型菌株。艾

弗里分别提取了S型菌株的蛋白质、DNA和荚膜多糖等成分,再分别与活R型菌

株混合后倒平板。实验中最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现象,使艾弗里发现DNA是遗传物

质                                 ( )

A.与DNA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是具有荚膜的

B.与蛋白质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都不具有荚膜

C.比较各种混合后所倒的平板,与DNA混合的那一组既有具有荚膜的菌落,又有

不具有荚膜的菌落,其他组均为不具有荚膜的菌落

D.与多糖混合后所倒的平板没有出现具有荚膜的菌落

解析:艾弗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进行了物质的提取分离,然后分别对每种物质进行研究。在实验中,只有将提取的DNA与R型菌株混合后倒的平板出现了具有荚膜的菌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试题详情

8.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

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 )

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解析:32P标记的是磷酸基团,即①;35S标记的是蛋白质的R基,即④,而不是⑤(肽

键)。

答案:A

试题详情

7.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

最可能发生的是                           ( )

选 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解析:图解中家禽体细胞标记32P,H5N1病毒寄生后被32P标记。将含32P的H5N1

寄生在35S的家禽体细胞中则子代新合成的蛋白质全部含35S,而子代中只有少数含

32P的核酸,故D结果正确。

答案:D

试题详情

6.如图所示,甲、乙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丙病毒侵

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 )

解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因此用“杂交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则在植物细胞

中产生的新一代病毒与提供核酸的病毒相同。

答案:D

试题详情

5.(2010·苏锡调研)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实

验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说明了R型活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菌

C.说明了R型活菌是无毒性的

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性的

解析:格里菲思的实验属于体内转化实验,不能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只能证明S

型细菌含有能让R型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答案:A

试题详情

4.科学家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待大肠

杆菌解体后15N                           ( )

A.不出现在T2噬菌体中

B.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DNA中

C.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D.仅发现于T2噬菌体的外壳中

解析: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增殖时,所用原料(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都来自大肠杆菌。

由于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所以大肠杆菌内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都含

15N。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15N。

答案:C

试题详情

3.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以下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

①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②利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③用噬菌体

分别与含有35S和32P的细菌混合培养 ④放射性检测 ⑤离心分离

A.①③⑤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①③⑤④

解析:噬菌体不能用一般培养基培养,应先获得分别由35S和32P标记的细菌,再让

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细菌,从而获得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

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再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

答案:A

试题详情

2.(2010·广州检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RNA是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这两个实验只能证明DNA为遗传物质。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

结论,是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某些病毒的遗传物

质是RNA。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