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1121  211129  211135  211139  211145  211147  211151  211157  211159  211165  211171  211175  211177  211181  211187  211189  211195  211199  211201  211205  211207  211211  211213  211215  211216  211217  211219  211220  211221  211223  211225  211229  211231  211235  211237  211241  211247  211249  211255  211259  211261  211265  211271  211277  211279  211285  211289  211291  211297  211301  211307  211315  447348 

6.(2010·绍兴质检)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在一条链中所用的碱基比

例为:A∶C∶T∶G为1∶2∶3∶4,则该双螺旋模型中上述碱基比应为  ( )

A.1∶2∶3∶4         B.3∶4∶1∶2

C.2∶3∶2∶3         D.1∶1∶1∶1

解析:一条链上碱基比例为A∶C∶T∶G=1∶2∶3∶4,则另一条链上的碱基比例为A∶C∶T∶G=3∶4∶1∶2,综合考虑,两条链上的碱基比例为A∶C∶T∶G=(1+3)∶(2+4)∶(3+1)∶(4+2)=2∶3∶2∶3。

答案:C

试题详情

5.DNA复制                              ( )

A.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B.只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C.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D.产生的每个子代DNA分子只保留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

解析:无论何种细胞的DNA在复制中都遵循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答案:D

试题详情

4.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a)上的G占

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b)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

例是                                ( )

A.35%       B.29%

C.28%       D.21%

解析:整个DNA分子中的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则G+C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56%,又因为其中一条链(a)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所以与G对应的互补链(b)上的C占b链碱基总数的21%,在该DNA分子中,b链上的G+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等于G+C占整个DNA分子中碱基总数的比例,因此G占b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56%-21%=35%。

答案:A

试题详情

3.(2010·龙岩质检)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能决定的是       ( )

①DNA分子的多样性 ②DNA分子的特异性 ③遗传信息 ④密码子的排列顺序 

⑤DNA分子的稳定性

A.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

解析: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着遗传信息,其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而信使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故密码子的排列顺序是由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的。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的疏水作用以及碱基之间的氢键有关。

答案:B

试题详情

2.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DNA分子中G-C碱基对含量较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大

B.DNA分子脱氧核苷酸序列的多样性是DNA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C.DNA转录和翻译的产物不同,说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D.基因突变频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DNA复制准确进行

解析: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在生物体内由于基因

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中相同的DNA分子,经转录和翻译后,可能形成不同的产

物,故C错误。

答案:C

试题详情

1.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

解析:在DNA分子中,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形成磷酸二酯

键,因此,除DNA分子中处于两端的脱氧核糖外,其余的脱氧核糖均连接有两个磷

酸基团。

答案:C

试题详情

15.R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细菌;S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有多糖

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细菌,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

事利用肺炎双球菌来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问题。

实验材料、用具:S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器等。艾弗里等人先做

了三组实验:

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细菌R型菌落

②S型细菌荚膜的多糖+R型活细菌R型菌落

③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R+S型菌落

(1)艾里弗等人后来发现上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

①②③中表达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③④组实验可知,S型细菌的DNA或基因能否通过R型细菌的细胞膜?

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上述四组实验并不能说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解析:本题为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只要能熟记教材中的艾弗里所做的各种对照实验的环节,解答前3小题就很容易;解答第4小题时,主要考虑培养基中的蛋白质和多糖是否进入细菌细胞内,若这两种物质未进入细菌细胞内,则题干中的实验结果就不能说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1)S型细菌的DNA+DNA酶+R型活细菌R型菌落 (2)DNA是遗传

物质 (3)能 (4)未能证明蛋白质和多糖已进入细菌体内

(5)核糖体

试题详情

14.(2010·启东质检)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

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在离心上清液中,

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

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

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32P标记一噬菌体的DNA,让此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

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________。在进行此实验之前,你怎样才能使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如果第(2)题中所指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时间过长:进入大肠杆菌内部的噬菌体增殖过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带有放射性的噬菌体被释放出来,所以在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能进入大肠杆菌,也会导致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由于DNA的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所以无论经过多少次的增殖与复制,含有32P的噬菌体只有2个,但每个噬菌体都含有31P,所以释放的128个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2∶128=1∶64。由于噬菌体只能在宿主细胞中才能增殖,所以要标记噬菌体,只能先用32P标记细菌(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然后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即可完成对噬菌体的标记。

答案:(1)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 (2)①升高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②是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3)2∶128(1∶64) 先用32P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试题详情

13.(2010·清华附中模拟)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请回答:

(1)分析图A可以看出,加热杀死有毒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无毒的细菌混合注入

小鼠体内,小鼠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可选用下列哪一组  ( )

A.14C和18O       B.35S和32P

C.14C和32P       D.35S和18O

(3)分析图B可以看出,该实验获得成功的最关键设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图A可以看出,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与活的R型无毒的细菌混合后,可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小鼠将死亡。(2)蛋白质含有S,不含P元素,核酸含有P而不含S元素,因此可用35S和32P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3)分析图B可知,加入S型细菌DNA,R型无毒的细菌发生转化,表现了S型细菌的性状,这说明S型细菌的DNA进入了R型细菌细胞中,实现对其性状的控制,也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获得成功的最关键设计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答案:(1)死亡 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活的有毒的S型细菌,使小鼠

死亡 (2)B (3)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试题详情

12.(2010·佛山质检)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

31P和32S,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DNA在细菌

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有

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 )

A.1/4和1       B.3/4和0

C.1/4和0       D.3/4和1

解析: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是用细菌的蛋白质为原料重新合成的,因此所有新的噬菌体中都不含35S;假如一个含有32P的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31P复制了三次,在复制后的8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有32P,占所有噬菌体的1/4。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