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1127  211135  211141  211145  211151  211153  211157  211163  211165  211171  211177  211181  211183  211187  211193  211195  211201  211205  211207  211211  211213  211217  211219  211221  211222  211223  211225  211226  211227  211229  211231  211235  211237  211241  211243  211247  211253  211255  211261  211265  211267  211271  211277  211283  211285  211291  211295  211297  211303  211307  211313  211321  447348 

4.(2010·广州质检)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③⑤

解析: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液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过多时,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液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答案:C

试题详情

3.(2010·临沂质检)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导致组织液过多的原因有:过敏反应、肾 炎、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以及毛细血管壁破损等。

答案:D

试题详情

2.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解析:神经递质在神经元的细胞内合成,激素在核糖体或是细胞质中合成;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因此①③⑥不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或是组织液中,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中,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

答案:D

试题详情

1.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图所示: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解析:脑细胞代谢消耗动脉血带来的O2,排出的CO2使血液变为静脉血,即⑤处O2浓 度高于①,CO2则相反。组织细胞与外界交换的过程为:

饭后大量食物消化,经血液循环流入肝脏代谢或转化为糖原,而流出的血中血糖降至正常水平,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降糖激素--胰岛素则进入血液经静脉流出。

答案:B

试题详情

15.给正常成年实验兔注射甲药物后,使其患了高血压病,注射乙药物可使高血压症状缓解。为了验证甲、乙两种药物的上述作用,请您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设计实验步骤,并在下面的坐标中画出实验过程中该组兔的血压变化示意曲线,标注注射药物的时间点。

材料与用具:-组正常成年实验兔、血压测定仪、适宜浓度的甲药物、适宜浓度的乙药物、注射器等。

(要求:答题时对该组实验兔不再分组;对动物的手术过程与药物的具体注射剂量不作要求)

(1)实验步骤:

(2)在右面的坐标中画出实验过程中该组兔的血压变化示意曲线,并标注注射药物的时间点。解析:该实验是通过实验动物自身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对照而得出结论的,采用这种对照方式时要注意对未处理、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相关数据进行测定、对比,多次测定可降低误差。对于一组正常成年实验兔,血压是正常的,因甲药物可使血压升高,注射甲药物后血压应升高,乙药物可使血压降低,注射乙药物后血压应降低。画血压变化示意曲线时,应反映出变化趋势。

答案:(1)①用血压测定仪对该组每只实验兔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血压,计算血压的平均值作为对照。

②给该组每只实验兔注射等量的甲药物,用血压测定仪对每只实验兔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血压,计算血压的平均值。

③当该组实验兔患高血压病后,给每只实验兔注射等量的乙药物,用血压测定仪对每只实验兔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血压,计算血压的平均值。

(2)见图

试题详情

14.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甲鼠用一定的方法破坏其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温从40℃降到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②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把它指出来:

                                   

                                  

(2)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并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思路(不考虑创伤对实验的影响)。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曲线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则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  

(4)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以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     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由此可见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    调节。

(5)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预测甲鼠被破坏了下丘脑后,与乙鼠相比较,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在实验中还能直接观察到哪些异常生理现象或症状?(至少写出一项)                 

解析:本题实验的自变量为下丘脑的作用,因变量为体温是否恒定,但为避免结果的偶然性,实验对象不能数量太少,应设置重复实验,而且应在实验前测定小鼠体温,以便与处理后做对照。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的中枢,也是内分泌的枢纽,若下丘脑受损,将不仅影响体温的恒定,也会影响甲状腺等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多种生理功能。

答案:(1)①实验要有可重复性,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②对照实验前首先测量甲、乙两鼠的体温 (2)赞同。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后的实验,进行前后自身对照 (3)BD (4)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神经和体液 (5)影响甲状腺的分泌,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影响抗利尿激素合成,尿液量增加)

试题详情

13.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由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

化学信号的作用。请据图分析并回答(图中A代表下丘脑神经  

细胞,B代表垂体细胞,D代表血管):

(1)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量和兴奋性,则  

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      

(2)若A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    

(3)E作用于B,使B分泌某种物质,在与B细胞膜相对应的E末端,发生的信号变化为    

(4)如果某神经元的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抑制。下图是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5)从图中反映出激素调节的        等特点。

解析:(1)由于A分泌的物质通过B,进而使机体耗氧量和兴奋性均得到提高,所以可以判断C为甲状腺,则A分泌的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分泌的物质是促甲状腺激素。(2)下丘脑(A)除了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外,还分泌抗利尿激素等。(3)该途径属于神经调节,E细胞与B细胞之间的结构属于突触,突触小体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抗利尿激素

(2)电信号→化学信号 (4)B  (5)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试题详情

12.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信号的形式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

解析:骨骼肌战栗是机体对低温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体温调节中枢为下丘脑。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

答案:C

试题详情

11.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使手缩回

解析:人体通过“内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寒冷条件下通过内外刺激→A→C→D,可以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人的手被针刺时,发生缩手反射是神经调节,没有体液调节。

答案:D

试题详情

10.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温觉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

B.体表温度一定与体内温度相同

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人体散热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解析:温觉感受器分布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神经调节来实现。

答案: 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