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
A.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B.影响因素不同
C.起始条件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初生演替是在从未有过生
物或存在过生物却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
答案:C
3.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
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
的是 (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解析:题图中的三种鱼的种群数量受海洋深度的影响,反映了
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三条曲线的交叉表明它们之间有竞争关
系,图中乙种群数量随甲上升而上升,下降而下降,体现了它
们的捕食关系。但曲线不能体现出共生的关系,与题图曲线不
符。
答案:D
2.(2010·浙江五校联考)生态学家研究发现,植物群落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
(黄绿比率)与群落的P(光合作用)/R(呼吸作用)比率呈现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如图
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春暖花开的自然水域,黄绿比率有升高趋势
B.在水稻的收获季节,群落P/R值可能在a点
C.幼年植物的黄绿比率可能在b点
D.人工林的年平均黄绿比率过高时,应进行适当采伐
解析:在春暖花开的自然水域,叶片绿色加深即黄绿比率降低。收获季节,叶绿素
含量减少,黄绿比率较高,不应该在a点。幼年植物黄绿比率较低,不应该在b
点。人工林的年平均黄绿比率过高时,P(光合作用)/R(呼吸作用)比率很低,净光合
作用速率太低,原因是树的密度过大,应进行适当采伐。
答案:D
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解析: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答案:D
15.下面是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关于“调查人群中某些性状的遗传”课题的研究方案:
Ⅰ课题名称:人群中XX性状的调查。
Ⅱ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材料用具、研究过程(略)。
Ⅲ调查结果分析。
请分析该研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下面的“家庭成员血友病调查表”,判断“本人”的基因型(用B或b表示)是 。
家庭成员血友病调查表(说明:空格中打“√”的为血友病患者):
祖父 |
祖母 |
外祖父 |
外祖母 |
父亲 |
母亲 |
|||
|
|
|
|
√ |
|
|||
兄弟 |
姐妹 |
本人 |
||||||
A1 |
A2 |
A3 |
B1 |
B2 |
B3 |
|||
|
|
|
|
|
|
|
||
(2)下表是关于单眼皮和双眼皮遗传情况调查的统计结果。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
婚配方式 |
父 |
单眼皮 |
双眼皮 |
单眼皮 |
双眼皮 |
母 |
单眼皮 |
单眼皮 |
双眼皮 |
双眼皮 |
|
调查家庭数 |
35 |
300 |
100 |
220 |
|
儿子 |
单眼皮 |
17 |
36 |
24 |
31 |
双眼皮 |
0 |
122 |
28 |
98 |
|
女儿 |
单眼皮 |
23 |
75 |
19 |
25 |
双眼皮 |
0 |
99 |
33 |
87 |
根据表中第 组调查结果,可直接判断 性状为显性性状。理由是
。
(3)调查中发现某男子患一种遗传病,该男子的祖父、祖母、父亲都患此病,他的两位姑姑中也有一位患此病,这位患病姑姑又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其他家族成 员都正常。
①请根据该男子及其相关家族成员的情况,在右边方框中绘制出遗传系谱图, 并标出该男子及其直系亲属的基因型。(用D或d表示)
图例:○正常女性 ●女性患者
□正常男性 ■男性患者
②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
③该男子(色觉正常)与表现正常、其父亲为红绿色盲的女性婚配,预期生出完全正常的孩子和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分别是 和 。
解析: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父亲为患者,则其正常的子女基因型为XBY或XBXb。在单、双眼皮的遗传调查中,双眼皮父母生出了单眼皮的子女且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可判知该性状为常染色体遗传,其中双眼皮为显性性状。绘制遗传系谱图时要一代一代的进行,婚配生育组合不能出错。只要绘制正确,即可据此进行准确的分析。
答案:(1)XBY或XBXb(全对才给分)
(2)四 双眼皮 父母均为双眼皮,子女出现了单眼皮
(3)①遗传系谱如下图
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③3/8 1/2
14.(2010·泰安模拟)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某校生物学习小组开展对当地几种遗传病的调查,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遗传性乳光牙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小组同学对一个乳光牙女性患者的家庭成员情况进行调查后,记录如下:
祖父 |
祖母 |
外祖父 |
外祖母 |
父亲 |
母亲 |
姐姐 |
弟弟 |
女性患者 |
|
√ |
√ |
|
√ |
√ |
|
|
√ |
(表格中“√”的为乳光牙患者)
①根据上表绘制遗传系谱图。
②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该女性患者的基因型是 ,若她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生下一个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 。
③同学们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遗传性乳光牙是由于正常基因中第45位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而导致的,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那么,该病基因发生突变的情况是 ,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2)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调查中发现随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加,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几率增大。经咨询了解到医院常用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苷酸序列)作为遗传标记(可理解为等位基因)对该病进行快速的诊断。
①若用“+”表示有该遗传标记,“-”表示无该遗传标记,现诊断出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是“++-”,其父基因型是“+-”,母亲的基因型是“--”,那么这名患者21三体形成的原因是。
②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为有效预防该遗传病的发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3)调查研究表明,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可能与人类的遗传基因有关,据此有的同学提出:“人类所有的病都是基因病”,请你利用所学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此作出评价:。
解析:(1)由一对患病夫妇可以生出正常儿女,可以看出该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且基因型都为Aa,患病女儿的基因型为AA(1/3)或Aa(2/3),该女患者与aa婚配,后代正常男孩的概率为2/3×1/2×1/2=1/6。对照谷氨酸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可知G-C突变成A-T,新合成的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的减少,使相对分子质量减小。(2)父亲基因型是“+-”,母亲的基因型是“--”,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基因型是“++-”,这说明患者是由异常的精子“++”和正常的卵子“-”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来的。异常精子“++”是由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没有移向两极造成的。为防止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出生,可以进行产前胎儿细胞的染色体分析。(3)性状=基因+环境,故人类的疾病并不都是由基因的缺陷或改变引起的,也可能是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的。
答案:(1)①如图 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A或Aa 1/6 ③G-C突变成A-T 减少
(2)①父亲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没有分别移向两极 ②适龄生育和产前胎儿细胞的染色体分析
(3)人体患病也是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而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所以说疾病都是基因病,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这种观点过于绝对化,人类的疾病并不都是由基因的缺陷或改变引起的,也可能是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的,如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就不是基因病
13.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尿黑酸症均为人类遗传病,其中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造成苯丙氨酸在血液中大量积累,使患者尿液中苯丙酮酸含量远高于正常人。尿黑酸症是由于尿黑酸在人体中积累使人的尿液中含有尿黑酸,这种尿液暴露于氧气会变成黑色而得名。
(1)图1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示意图,根据该图有人认为缺乏酶①会同时患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和黑尿症,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在人群中控制苯丙酮尿症的基因频率是1.89×10-3,现有一正常女性其父母正 常,其弟是苯丙酮尿症患者,她与一个男性结婚,生育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的几率是 。
(3)图2是一个尿黑酸症家族系谱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①该缺陷基因是 性基因,在 染色体上。
②如果Ⅲ8同时还患有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那么Ⅱ3和Ⅱ4生一个只患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是 。
③现需要从第Ⅳ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获得该缺陷基因,请选出提供样本的较合适个体,并解析选与不选的原因。
④若要快速检测正常人群中的个体是否携带该致病基因,可利用该目的基因的分 子探针进行检测,这一方法采用 技术,依据的原理是 。
解析:(1)据图可知,苯丙酮尿症是缺酶①导致苯丙氨酸只能通过酶⑥大量形成苯 丙酮酸所致。白化病是由于缺少酶⑤而使酪氨酸酶不能通过酶⑤的作用而产生黑色素所致;黑尿症是由于缺乏酶③导致尿黑酸不能通过酶③的作用产生乙酰乙酸导致代谢不能正常进行所致。图中虽然显示酪氨酸的形成与酶①有关,但是,酪氨酸在生物体内属于非必需氨基酸,缺乏酶①时,体内虽然不能由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酪氨酸仍可以由食物中获取或由其他途径转化而来,因此,缺乏酶①不一定会导致尿黑酸症或白化病。(2)该题涉及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问题,题目只说明该女性与一男性结婚,并无说明该男性的性状,因而无需考虑该男性的基因型。人群中控制苯丙酮尿症的基因频率是1.89×10-3,也就是说,该男性产生带有 丙酮尿症的基因的配子的几率是1.89×10-3;而根据题意:该女性父母正常,其弟是苯丙酮尿症患者,即该女性为携带者几率为2/3,她产生的携带苯丙酮尿症的基因的配子的几率为2/3×1/2,所以他们生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男孩的几率是1/2×2/3×1/2×1.89×10-3=3.15×10-4。(3)①Ⅱ3、Ⅱ4“无中生有”“女儿有病,而父亲无病”,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同理推断Ⅱ3、Ⅱ4的基因型均为AaBbCc(a--黑尿症基因;b--苯丙酮尿症基因;c--白化病基因)。根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分拆后再相乘”的计算方法,可很快推断只患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是:3/4×1/4×1/4+1/4×3/4×1/4+1/4×1/4×3/4(A_bbcc+aaB_cc+aabbC_)=9/64。③由于Ⅲ8为有病患者,所以Ⅳ14和Ⅳ15肯定带有致病基因;而Ⅲ12虽然属于携带者,但Ⅲ13不一定带有致病基因,这样,Ⅳ16、Ⅳ17、Ⅳ18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比Ⅳ14和Ⅳ15少。
答案:(1)不正确。缺乏酶①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的途径阻断,苯丙氨酸只能转化成苯丙酮酸,且由于缺乏另外两条代谢途径,而在血液中大量积累,使人患上苯丙酮尿症。但是缺乏酶①,体内虽然不能由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酪氨酸仍可以由食物中获取或由其他途径转化而来,因此,缺乏酶①不一定会导致尿黑酸症或白化病。 (2)3.15×10-4 (3)①隐 常 ②9/64 ③提供样本的合适个体为Ⅳ14或Ⅳ15,因为这两个个体为杂合子,肯定含有缺陷基因,而Ⅳ16、Ⅳ17、Ⅳ18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④DNA分子杂交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2.(2010·佛山质检)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3个白化病的小孩和1个正常的小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父母双方都是杂合体
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小孩为白化病的概率是1/4
C.白化病为隐性性状
D.本题的3∶1正好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分离比
解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白化病的小孩,说明该对夫妇都为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理论上,该夫妇所生的孩子正常与 白化病患者之比为3∶1。该夫妇生了3个白化病的小孩和1个正常的小孩,由于统计数字小,不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分离比(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 但符 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D
11.(2010·南京调研)下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Ⅱ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
B.Ⅱ7和Ⅱ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
C.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
D.Ⅲ13个体乙病基因只来源于Ⅰ2
解析:Ⅱ5和Ⅱ6无甲病,Ⅲ10有甲病,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又据题已知两种病中有一种为红绿色盲,所以乙病为红绿色盲。Ⅱ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由于Ⅱ13有乙病,Ⅱ8肯定携带乙致病基因而不携带甲致病基因,Ⅱ7和Ⅱ8(DD)不可能生出患甲病的孩子,所以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Ⅲ13个体乙病基因来源于Ⅰ2和Ⅰ3。
答案:D
10.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 )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解析:某人患血友病,基因型应为XaY,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其妻子基因型为XAXa,所以子女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答案: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