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1132  211140  211146  211150  211156  211158  211162  211168  211170  211176  211182  211186  211188  211192  211198  211200  211206  211210  211212  211216  211218  211222  211224  211226  211227  211228  211230  211231  211232  211234  211236  211240  211242  211246  211248  211252  211258  211260  211266  211270  211272  211276  211282  211288  211290  211296  211300  211302  211308  211312  211318  211326  447348 

9.(2009·广东理基)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

A.O2浓度过低        B.O2浓度过高

C.CO2浓度过低        D.CO2浓度过高

解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过程。在密闭的温室内虽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较强的光照,但CO2的缺乏使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导致光合效率低。

答案:C

试题详情

8.如图表示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同时受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B.曲线a在20℃和45℃左右时光合作用速率相近的原因相同

C.温度对曲线a影响大的原因是较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D.适宜光照和温度下曲线b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20℃和45℃时光合作用酶的活性都较低,但两种情况酶活性低的原因不同,20℃时酶的活性受到抑制,45℃时部分酶高温变性失活。

答案:B

试题详情

7.将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 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对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

A.此实验可用于验证A植物比B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  

的能力

B.当CO2浓度约为0.8 mmol/L时,A、B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30 min以后,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D.若A植物在第5 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5含量将增加

解析:据图可知,B植物在低浓度CO2时,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B植物固定CO2的能力较A植物强。CO2浓度约为0.8 mmol/L时,A、B两植物曲线相交,表明密闭小室中被植物吸收的CO2相等。光合作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植物吸收CO2的量,是A、B植物曲线的斜率。30分钟后,A、B植物不再吸收,此时表明,A、B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分别等于各自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的量。光照突然降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量减少,C3还原生成C5的量减少,而CO2的固定量不变,因此,从总体上C5减少。

答案:C

试题详情

6.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正确的推论是  ( )

光照强度(klx)
1.0
3.0
5.0
7.0
8.0
10.0
CO2变化量
[mg/(100 cm2·h)]
+2.0
-2.0
-6.0
-10.0
-12.0
-12.0

A.光照强度为1 kl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B.光照强度为2 klx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为0

C.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7 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

D.光照强度为9 klx时,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

解析:表格中测得的CO2变化量可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只要有光照,植物就进行光合作用,光照强度为1 klx时,容器内CO2增多是因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在光照强度为2 klx时,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速率不可能为0。C选项具有较大的迷惑性,注意合成速率和含量不要混淆。

答案:B

试题详情

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C3―→CO2

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解析: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叶绿体内可发生CO2―→C3―→C6H12O6,在有氧呼吸过程中,C6H12O6―→C3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3―→CO2发生在线粒体中。在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第三阶段伴随着水生成的是[H]的消耗,而不是[H]的产生;线粒体中稳定的化学能形成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结构,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答案:D

试题详情

4.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25℃条件下研究时,cd段位置会下移,a会上移

B.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浓度有关

解析:二氧化碳吸收量代表光合作用强度,二氧化碳释放量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当温度升高为25℃时,因为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所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都会增大,因此cd段会上移,a点会下移。a点时,小麦只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是细胞器。Mg是植物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而叶绿素在光合作用时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当缺少Mg元素时,叶绿素的合成就会受阻,从而使光合作用的强度降低,由于呼吸作用强度不受影响,所以要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就必须要增加光照强度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因此b点右移。据图可知,c点是光饱和点,c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此时影响的因素可能是色素含量、原料、酶的浓度等。

答案:A

试题详情

3.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解析:光照强度为a时,曲线Ⅱ、Ⅲ的温度又相同,但CO2浓度不同,故光合作用强度差异主要取决于CO2浓度,光照强度为b时,曲线Ⅰ、Ⅱ仅温度有差异,故光合作用强度差异主要取决于温度。由曲线Ⅰ、Ⅱ可知光照强度为a-b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变化。

答案:D

试题详情

2.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B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解析:根据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图分析,A、B、C分别表示光反应(场所:类囊体薄膜)、暗反应(场所:叶绿体基质)和呼吸作用(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光反应(A)产生的O2参与呼吸作用(C)的第三阶段。X是光反应产生的ATP,在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的类囊体移向叶绿体的基质。

答案:A

试题详情

1.利用溴甲酚紫指示剂,检测金鱼藻生活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的实验操作如下。对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溴甲酚紫指示剂在pH减小的环境中变为黄色

B.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是由于金鱼藻呼吸作用释放出CO2

C.这个实验可表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光合作用释放O2

D.实验操作3-5表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解析: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CO2,使pH上升,导致指示剂由黄色变为紫色;黑暗中金鱼藻只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使pH下降,导致指示剂由紫色变为黄色。在本实验中,主要证明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并没有表明光合作用释放O2

答案:C

试题详情

15.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

   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

   (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

   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________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_______,前者一般适用于__________

   的群落。

   (4)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 W的电

   灯,这样做是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__________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

   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__溶液中

   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

   (5)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你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的调查,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题干已提供了有关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信息,故可直接引用

   该课题,也可不用。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则用记名计

   算法和目测估计法。采集时则利用了小动物的趋性。

     答案:(1)××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 (2)取样器取样 

     (3)目测估计法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4)趋暗、趋湿、避高温 酒精 (5)××

     地区不同深度花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或不同时间:白天或夜晚等,

     合理答案均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