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 本题把生物学知识与医学问题联系在一起,考查应用能力。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是靠细胞膜表面的特殊蛋白质(即糖蛋白)来完成的。对于异体器官移植来说,细胞之间不能相互识别,会发生排斥反应。
答案 B
4.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具有专一性
B.与不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是不同的
C.与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解析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具有专一性;与不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也具有专一性,不可能相同。
答案 C
3.下列对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氧分子容易通过细胞膜
B.水分子容易通过细胞膜
C.CO2容易排出细胞
D.病毒不可能进入细胞
解析 细胞需要的O2和H2O容易进入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CO2容易排出细胞,但这种控制作用是相对的,对细胞有害的病原体也可以进入细胞,如病毒具有侵染性,能进入细胞。
答案 D
2.肺泡中的氧气要经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并与血红蛋白结合,需透过的细胞膜的层数是
A.4层 B.5层
C.6层 D.8层
解析 肺泡中的氧气穿过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上皮进入血液需经过2层细胞、4层细胞膜,然后再穿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这样共穿过5层细胞膜。
答案 B
1.(2008·山东理综)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A.糖脂 B.磷脂
C.糖蛋白 D.脂蛋白
解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成分,化合物的鉴定及呈现的颜色反应。做题时要找出题干文字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课本基础知识来选择答案,其中“细胞膜的某种成分”及呈现的颜色应是本题最有用的信息。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情况下出现砖红色;细胞膜有蛋白质、脂质、糖类组成;细胞膜上的糖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
答案 C
12.用浓度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小时,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1)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
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低温处理植物材料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低温效应,根据这个提示将你设计的实验组合以表格形式列出来。
(3)按照你的设计思路,以________作为鉴别低温是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依据。为此,你要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第一步:剪取根尖2-3 mm。
第二步: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提出的假设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提出的假设应该是最有可能的而不是随意猜测,所以探究的课题在题干中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在设计表格的时候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测量低温效应的时间,考虑到一般植物的细胞周期时间的单位应该以小时为单位比较合适。为了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应该做一组常温下的对照组,以排除环境因素的干扰。
答案 (1)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低温能够影响酶的活性(或纺锤丝的形成、着丝点的分裂),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有丝分裂(也可提出其他假设,只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合理地解释即可)
(2)只要设计的表格达到以下两个要求,均可:A.至少作两个温度的对照(常温和时间);B.间隔相等的培养时间进行取样。以下表格仅作参考。
培养时间培养温度 |
5 hrs |
10 hrs |
15 hrs |
常温 |
|
|
|
4 ℃ |
|
|
|
0 ℃ |
|
|
|
(3)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后根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染色体计数)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
|
11.(预测题)控制人的血红蛋白基因分别位于人的11号、16号染色体上,在不同的发育时期至少有α、β、γ、ε、δ和ζ(基因为之编码。人的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在人的不同发育时期血红蛋白分子的组成是不相同的。例如人的胚胎血红蛋白由两个ζ肽链(用ζ2表示)和两个ε肽链(用ε2表示)组成。如图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
(1)合成ε2的直接模板是________,场所是________。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分子遗传病,其病因是β基因发生了突变。假设某人的一个α基因发生突变不一定导致α肽链改变,β基因发生突变,往往导致β肽链改变。根据上图分析说明理由。
(3)根据上图基因控制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你对人类染色体上基因种类的分布、数量及基因表达的顺序,有何启示?(至少说两条)
(4)分子病理学研究证实,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很多原因是由β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若已知正常血红蛋白β链的氨基酸序列,能否推知正常β基因的碱基序列:________。请简单陈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治疗途径是基因治疗,是将编码β链的β基因,通过质粒或病毒等导入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导入β基因的造血干细胞能否________________,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答案 (1)mRNA 核糖体
(2)因为α基因有两个,如果一个α基因发生突变,则另一个α基因可以表达出原有的α肽链。β基因只有一个,如果β基因发生突变,则不能表达出原有的β肽链。
(3)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的表达有时间的顺序。
②控制同一条多肽链的基因可能有多个。
③控制同一功能的不同基因可能集中分布。
(4)不能 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密码子来决定
(5)使β蛋白基因得以表达
10.(2010·浙江温州八校联考)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经秋水仙素处理而形成的,据此可推断
A.黑麦属于四倍体
B.黑麦属于二倍体,不可育
C.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仍可育
D.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
解析 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细胞内含来自普通小麦的三个染色体组和黑麦的一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正常联会,不可育。
答案 D
9.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
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纯种的矮秆(d)易染锈病(t)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
下列有关该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程(1)(2)(3)是杂交
B.过程(4)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C.过程(3)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D.过程(2)为减数分裂
解析 该育种过程中,(1)为杂交;(2)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3)为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的过程;(4)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恢复成正常纯合个体。
答案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单倍体基因组有13条染色体
B.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不是三倍体
C.番茄和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含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都包含番茄和马铃薯各一条染色体
D.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是不育的二倍体,雄蜂是不可育的单倍体
解析 本题以染色体变异为核心命题点,考查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知识点以及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水稻不含性染色体,染色体组、单倍体基因组都应为12条染色体;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尽管含三个染色体组,但只能称为单倍体;“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含四个染色体组;骡子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故不育,雄蜂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故可育。
答案 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