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2009·烟台模拟)自然群落的两种有直接营养关系的生物,它们的种群密度相互呈负相关波动,从而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A.寄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捕食
解析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通过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保持相对稳定,而寄生只对寄生者有利,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数量变化同步,竞争的结果往往会淘汰一个种群。
答案 D
9.(2009·苏州模拟)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B.动物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布依赖于植物
C.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生活类型的生物在空间配置上的格局
D.森林中的桦树有高有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 群落结构中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指不同物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不指同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分布关系,如桦树有高有矮分层就不属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 D
8.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解析 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由于受水分的限制不可能演替为森(树)林,B、C、D所提到的地区降水较充沛,均有可能演替为树林或森林。
答案 A
7.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解析 该杂草地中的生物构成群落,动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因甘蔗田弃耕后,人为干涉因素消失,导致弃耕的甘蔗田物种组成更复杂。
答案 C
6.在无人为因素的干扰下,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解析 考查演替的概念和过程。随着演替的进行,组成群落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会不断发生变化。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到达到顶极群落为止。演替的结果,群落的特征一般表现为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生物种类由少到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稳定变得比较稳定,同时群落越来越能够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
答案 A
5.如图为某一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下列对图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图中X表示群落的垂直结构,图中Y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
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和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
C.图X中从上到下、图Y中从左到右构成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增多
D.影响图X所示结构的因素是温度,影响图Y所示结构的因素是阳光
解析 该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影响垂直结构的因素不只是温度,还有湿度、风力、光照等;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不只是阳光,还有地形的起伏和湿度的大小等;从图中可见两种结构具有相似性;从山顶到山麓、从极地到山体基带构成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增多。
答案 D
4.(2009·杭州模拟)下表说明有一种必要的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微生物合成的。
生物 |
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 |
被合成并释放的物质 |
红色酵母 |
嘧啶 |
噻唑 |
毛霉 |
噻唑 |
嘧啶 |
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可能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独立生长
解析 该题考查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由表的信息可以看出两种生物释放的物质恰好是对方必需的生长因子,所以它们是互利共生的。
答案 C
3.(2010·辽宁沈阳联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某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绘出海拔高度与物种数目的关系图(如图),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
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
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
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
解析 由题意知,低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高海拔地区的高,因此海拔1 000 m处生产力高;结合图可以看出海拔3 000 m左右物种数目最多,海拔1 000 m处物种数目少;“生产力假说”认为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与题中研究结果矛盾,所以此研究结果不支持“生产力假说”。
答案 A
2.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解析 三种生物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可构成竞争关系;锄足蟾蝌蚪数量减少较多,表明水螈更喜食它;由于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水螈,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情况;无水螈的池塘中,由于三种生物存在竞争关系,所以锄足蟾蝌蚪不会呈“J”型增长。
答案 A
1.(2009·济南模拟)如图所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表示下列哪组生物
A.水稻和稗草
B.食草昆虫和草
C.兔和鼠
D.牛和羊
解析 种群a和种群b,在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表明种群a是以种群b为食的捕食关系,故应为B项。
答案 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