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2010·)某同学看到《扬子晚报》中的一篇专题报道:“女冠军落病不能生孩子还得拔胡子”,主要报道曾是全国举重冠军的×××可能因长期吃药导致一些不正常的生理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出现上述生理变化的可能原因是服用了雄激素类似物
B.人为服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
C.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可以导致人体发生性逆转
D.这一事实说明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不仅有违竞赛的公平性,也对本人的身体不利
解析 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激素只能影响人体第二性征,不能影响性别。
答案 C
7.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解析 本题考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它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而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能促进③过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分解、利用、储存葡萄糖,即④⑤⑥⑦过程,同时抑制②③过程。
答案 A
6.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变化正确的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素含量)
解析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由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使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TSH),TSH作用于甲状腺而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切除垂体后,TSH和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由反馈调节可知TRH的分泌应增加,但找不到相应的靶器官。
答案 B
5.(2010·)发生火灾时,人们惊慌失措,争相走避,这时人体生理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②心跳、呼吸频率加强 ③高级神经中枢高度兴奋 ④机体耗氧量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人体过度紧张时会出现高级神经中枢高度兴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耗氧量增加,心跳、呼吸频率加强等应急性的生理现象。
答案 D
4.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解析 最能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的指标是在饱足状态下测定血糖含量能否降低,当然也可直接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含量。
答案 B
3.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图中a和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X的细胞能分泌激素,不能传导兴奋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对a、b激素的释放起反馈调节作用
答案 C
2.如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解析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而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激素要作用于靶细胞则需要借助血液的传送。
答案 D
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解析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三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剔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答案 A
15.(2010·)2009年4月底爆发的猪流感疫情,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毒可分为三组,包括甲型、乙型和丙型。猪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造成的。
流感病毒的核心是核糖核酸(RNA),含有8个基因(PB2、PB1、PA、HA、NP、NA、M1+M2、NS1+NS2)。由于RNA基因细微的、累积的突变或复制错误,流感病毒的HA和NA蛋白质会逐渐发生改变。这个过程称为抗原漂移。假如蛋白质的改变发生在抗体结合位点,那么先前机体受到刺激产生的抗体可能就不再能够对突变后的病毒产生作用,病毒就可以逃过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如图是该病毒的模式图。
(1)H1N1流感病毒与大肠杆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其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
(2)疫苗可以是灭活或减低活性的病毒,对于正常的人体来说,它属于________物质,进入正常人体后,不会引发疾病,但能激活人体的________系统。然而,直到今天,科学家还没有研制出有效的H1N1疫苗,你认为H1N1疫苗为何难以开发?
(3)感染过“H1N1病毒”的康复者,体内产生的抗猪流感病毒的抗体不能消灭侵入人体的H5N1(禽流感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如果在初次感染前一周给人体注射相应疫苗,会使其在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出现。请绘出感染病毒后人体内抗体产生与病毒增殖关系的曲线图。
解析 本题以社会热点为素材,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健康。(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2)疫苗是灭活的病原体,对于正常人体而言,它属于抗原,当其进入人体后会激活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依题意知,H1N1疫苗难以研制成功的原因是:该病毒种类很多;H1N1的遗传物质是RNA,它呈单链结构,易发生变异,产生新品种;易发生抗原漂移。(3)由于不同的抗原具有特异性,从而激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且抗体与抗原之间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即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4)接种疫苗后,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该病毒第二次入侵人体时,机体将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抗体,从而消灭病毒。绘图时,抗体含量不能从0开始;且病毒入侵后,抗体含量会迅速增多;病毒的含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为0。
答案 (1)不具有细胞结构 核糖核苷酸
(2)抗原 特异性免疫 ①该病毒种类很多;②H1N1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易发生变异,产生新品种;③较难收集足够的病毒进行灭活处理;④易发生抗原漂移(答出2点即可)
(3)抗原具有特异性(或抗原抗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
(4)
14.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__________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________。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_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_______。(填下列代号)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E.浆细胞 F.效应T细胞
(4)效应T细胞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生“某物质”,并通过它们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二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________。
(5)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_______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________吞噬消化。
(6)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内后,首先通过________免疫的作用限制SARS病毒的移动,然后通过________免疫将SARS病毒彻底消灭。前者整个过程包括:
①感应阶段:是指对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阶段。
②________阶段,此阶段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成为________,并且有相应的细胞分泌抗体。
③________阶段:此阶段________与SARS病毒特异性的结合,从而限制了SARS病毒的扩散。
(7)注射从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对SARS有治疗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更多地获得这一类型的抗体,可以采用单克隆的方法制备,即用康复患者的________细胞与________细胞融合,通过培养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来获得单克隆抗体。
解析 (1)图中虚线箭头指的是二次免疫中,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2)T淋巴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可以分泌细胞因子。(3)巨噬细胞可以处理并呈递抗原;效应B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4)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5)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存在于组织液和细胞外分泌液中,它能与抗原特异性地结合,最后通过巨噬细胞把结合物吞噬掉。(6)病毒进入人体内后,首先通过体液免疫抑制其在体内的移动,然后通过细胞免疫把其消灭。(7)已经康复的SARS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中,含有杀灭SARS病毒的抗体,可以治疗SARS患者。
答案 (1)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2)淋巴因子
(3)A E BCDF (4)靶细胞裂解死亡
(5)血清(或血浆) 抗原 吞噬细胞 (6)体液 细胞 反应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 抗体
(7)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杀灭SARS病毒的抗体 B淋巴 小鼠骨髓瘤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