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1203  211211  211217  211221  211227  211229  211233  211239  211241  211247  211253  211257  211259  211263  211269  211271  211277  211281  211283  211287  211289  211293  211295  211297  211298  211299  211301  211302  211303  211305  211307  211311  211313  211317  211319  211323  211329  211331  211337  211341  211343  211347  211353  211359  211361  211367  211371  211373  211379  211383  211389  211397  447348 

13.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__方式进行的。b过程不包括对部分________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__(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__形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__。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__,后者________。

(5)过程c和d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6)E与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

解析 从题图可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D为淋巴。消化道吸收水是以自由扩散(或渗透)方式进行的,小肠吸收的脂质有一部分未直接进入毛细血管。血浆(A)、组织液(B)、淋巴(D)构成了内环境,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形式进入消化道,代谢终产物的排出途径主要是经肾脏,另外肺和皮肤也可排出部分废物。血浆和组织液只隔一层毛细血管壁,两者中物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交换,e表示物质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f则表示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c、d分别表示了尿液形成的两个阶段: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在流过肾小球时,大分子蛋白质是不能滤过的,因此,原尿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 (1)自由扩散(或渗透) 脂质

(2)A、B、D 消化液

(3)皮肤排汗 毛细血管壁

(4)双向可逆 单向不可逆

(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质

 
 
 
 
 
()
 
 
 
 

来源:
 
版权所有:()

试题详情

12.(2008·上海)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环境通过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调节实现相对稳定。

(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温度感受器位于________上。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4)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______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________,引起________激素分泌增加,________中枢兴奋。

解析 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可通过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实现其稳态。体温的稳态维持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直接参与体温的激素调节,人体大量失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

答案 (1)体液(激素) 神经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3)下丘脑 皮肤和黏膜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4)水肿(吸水) 升高 抗利尿 渴觉

试题详情

11.(2010·)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

解析 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组成部分。

答案 B

试题详情

10.(2010·东北四校联考)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许多物质能渗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解析 淋巴不能渗出毛细淋巴管壁成为组织液。

答案 D

试题详情

9.(2010·浙江温州八校联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解析 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

答案 C

试题详情

8.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

解析 人体稳态是相对的,是随外界改变而发生变化的,但正常情况下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人到高原后由于缺氧等因素,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如有氧呼吸能力降低。

答案 C

试题详情

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解析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体液调节不需反射弧参与;稳态的形成主要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许多”一词不准确;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均在下丘脑,不在大脑。

答案 B

试题详情

6.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解析 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稳态,所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并导致疾病,但发生疾病并不一定是由血液成分不稳定引起的。

答案 D

试题详情

5.(2008·宁夏理综)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解析 缺氧状态下的长时间运动会导致骨骼肌无氧呼吸加剧,细胞内乳酸积累,从而导致血液pH降低,此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碱性成分(NaHCO3等)发挥作用,以避免pH的进一步降低。

答案 B

试题详情

4.(2008·广东)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此图是典型的局部组织模式图。a表示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b表示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血浆,c表示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淋巴。它们之间的液体交换是动态平衡的,所以都很重要;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如果b或c受阻,组织液就会增多,可导致组织水肿;组织液中的CO2可随体液进行运输,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若其浓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出现病理反应,如组织液中的CO2含量太低,会影响呼吸中枢的兴奋,所以一定量的CO2是有益的。因此,正确的描述为③④。

答案 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