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测定发现某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该植物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
B.该植物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C.该植物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
D.该时期的细胞可能没有核膜
解析: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分裂,不可能完成DNA的复制,即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
答案:A
5.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带有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对该基因在癌细胞中作用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 )
A.表达产生糖蛋白,阻止癌细胞侵入其他组织器官
B.表达产生一种蛋白质,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
C.表达产生一种蛋白质,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D.表达产生一种蛋白质,使癌细胞迅速凋亡
解析: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降低,RhoGD12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最合理的解释是该基因表达产生了一种糖蛋白,增强了细胞间的黏着性,使癌细胞失去转移能力。
答案:A
4.以下几类细胞分裂时能观察到纺锤体的是 ( )
A.细菌细胞 B.根尖伸长区细胞
C.蛙红细胞 D.蛙的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纺锤体出现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菌进行分裂生殖,蛙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因此观察不到纺锤体。根尖伸长区细胞不分裂,不形成纺锤体。
答案:D
3.若用药物抑制癌细胞,关键是抑制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 ( )
A.染色体 B.四分体
C.运载体 D.溶酶体
解析:癌细胞是无限增殖的细胞,若抑制DNA的复制(即染色体的形成)将使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从而阻止细胞分裂。
答案:A
2.(2009·江苏高考)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B.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C.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酶活性减弱
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解析: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但可进行少量的蛋白质合成。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通过增殖,产生新细胞,一部分新细胞通过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即记忆细胞有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凋亡细胞内促使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表达增强,相关酶活性也增强。
答案:B
1.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
B.真核细胞分裂时,亲代细胞中的线粒体随机分配给子细胞
C.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赤道板
D.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不具备全能性
解析:原核细胞内没有染色体,遗传物质是裸露的DNA分子,所以不可能进行有丝
分裂;赤道板只是一个假想平面;生殖细胞具有较强的全能性。
答案:B
24.(18分)为探究植物细胞膜的透性,某同学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
A.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
B.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C.测量这些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得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足,没有遵循实验设计的 原则。请你对上述实验中的不准确的操作重新进行叙述: 。
(2)由上图中的曲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已知物质A能促进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有人认为:经过不同温度的处理是影响了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请你借助上述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是否正 确。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① ;
② ;
③ 。
(2)预测结果及结论:
① ;
② ;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实验分析与设计类试题。(1)从实验的过程看,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可设置具有一定梯度的系列温度相互对照。因变量是细胞膜的通透性,可通过测量这些溶液中的花青素的吸光度作为检测指标。分析修订实验方案时,首先应看有没有对照,对照设置是否合理,是否遵循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2)从坐标图看,10-50℃时,溶液中的花青素吸光度低且相同。50℃之后,膜的通透性增大,花青素透出细胞,溶液中的花青素吸光度增大。(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的处理对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的影响,根据所给物质A的作用和前面的实验方案,分析可得结论。
答案:(1)等量 将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再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2)受50℃以上的温度处理后膜的透性大大增加 (3)实验步骤:①取两组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编号,一组加入A物质处理一段时间,另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②将两组切片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③测量两组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①如果两组溶液的吸光度相同或相近,说明上述观点不正确 ②如果实验组的吸光度大于对照组,说明上述观点正确。
23.(15分)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并作实验假设:如果将其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该小组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配制10%、20%、30%的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
B.从黑藻茎上取下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分钟。
C.取出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选取5个细胞测量其A、B值(如图A为细胞的长度,B为原生质体的长度)。
在此基础上,请你参与设计、分析与讨论。
(1)请你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原始数据,去除最大值与最小值,计算并记录B/A(%)值。
(2))该小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所作的曲线如图。请你就该结果作分析并得出结论。
分析:
结论:
(3)讨论:
①该小组同学应选用记录表中哪组数据作图? 。
②如果要说明上述质壁分离现象是由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的,而非细胞本身的原因,你怎么处理实验? 。
解析:(1)本实验探究的是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是自变量,实验过程中设置10%、20%、30%的蔗糖溶液相互对照;质壁分离程度是因变量,测量其A、B值并计算B/A(%)值,将B/A(%)值作为衡量质壁分离程度的指标。(2)根据曲线图分析,注意B/A值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B/A值的变化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根据这两个关系进而判断出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3)①计算平均值可有效地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②设置对照组:黑藻细胞置于清水中,观察其B、A、B/A值不变,说明未发生质壁分离,实验中的质壁分离现象是由外界溶液引起的。
答案:(1)
细胞 |
10%蔗糖溶液 |
20%蔗糖溶液 |
30%蔗糖溶液[ |
||||||
B (μm) |
A (μm) |
B/A (%) |
B (μm) |
A (μm) |
B/A (%) |
B (μm) |
A (μm) |
B/A (%) |
|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
|
|
|
平均值 |
|
|
|
|
|
|
|
|
|
(2)分析:①B/A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②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B/A值下降,说明质壁分离程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结论: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3)①平均值 ②设置清水对照组,观察清水中的黑藻细胞,确认其细胞形态正常,无质壁分离现象
22.(10分)(2010·广州模拟)如图甲为某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某细胞分裂、分化
或癌变过程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数字标号,横线上填文字内容或字母)
(1)若将图甲改画为玉米叶肉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中应补充 等结构,还应该不含图示结构[ ]。
(2)若图甲为浆细胞,与B淋巴细胞相比:图示结构[ ]所含糖蛋白有差异,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图示中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的含量也有差异,这与浆细胞分泌 功能密切相关。由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中应该发生了类似于图乙中 (填字母)的过程。
(3)若图乙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为小鼠造血干细胞,正常情况下,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是 (填字母),C过程是细胞畸形分化。图乙中所示前期、中期和后期核遗传信息肯定不会出现选择性表达的原因是在此三个时期细胞内的核遗传信息储存在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受到严格的保护,核遗传信息无法 。
解析:图甲中,1是细胞膜,2是线粒体,3是细胞质基质,4是中心体,5是核糖体,6是内质网,7是高尔基体,8是细胞核。若将图甲动物细胞改画为玉米叶肉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中应补充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还应该不含图示结构4(中心体)。图乙中A过程表示分裂产生的细胞保持分裂能力,B过程是细胞分化,C过程是细胞畸形分化。浆细胞没有特异性的识别功能,B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的识别功能,这与其细胞膜上所含的糖蛋白的差异有关。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6(内质网)和7(高尔基体)。抗体在核糖体上先形成多肽链,然后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转运和加工。由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既有细胞分裂,也有细胞的分化,类似图乙中的A、B过程。小鼠造血干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是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即B过程。图乙中所示前期、中期和后期核遗传信息肯定不会出现选择性表达的原因是此三个时期,细胞内遗传信息储存在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受到严格的保护,核遗传信息无法转录。
答案:(1)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4 (2)1 6、7 抗体 A、B (3)B 转录
21.(12分)(2010·南通模拟)下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后的去向和定位,其中①-⑦表示细胞结构,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
请据图回答:
(1)①-⑦中,具有双层膜的是 (填序号),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 (填序号)。
(2)结构⑥⑦中,能增加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 、 。
(3)结构①中进行的过程是 ,甲表示的物质是 。
(4)能进行DNA复制和转录的结构有 。
(5)若图左侧表示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则乙、丙、丁三种物质中最可能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是 。
解析:(1)由图示可知,⑤⑥⑦为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有双层膜结构;①为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含磷脂。(2)⑥中叶绿体类囊体(囊状结构或基粒)由多层囊状结构薄膜构成,⑦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都增加了细胞内膜面积,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3)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进行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4)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含有遗传物质,能够通过DNA的复制和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5)胰岛素在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运输、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才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答案:(1)⑤⑥⑦ ① (2)类囊体(囊状结构或基粒) 嵴(或内膜) (3)翻译(或蛋白质合成) mRNA (4)⑤⑥⑦ (5)丁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