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 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此细胞
A.是次级卵母细胞,该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
B.含同源染色体2对、染色单体4个
C.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产生的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两条染色体
4. 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①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其分裂顺序是⑤→③→① D.细胞④分裂形成精细胞
3. 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精巢内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每个细胞核中DNA分子数量的变化,下列各项中对本图解释正确的是:
A.e时刻DNA减半、染色体减半
B.e-f过程DNA减半、染色体减半
C.b-e过程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D.e-f过程的主要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2. 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A.①纺缍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②纺缍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1. 下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15.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 15 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请协助完成“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 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 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 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 |
试管号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麦芽糖标 准液(mL) |
0 |
0.2 |
0.6 |
1.0 |
1.4 |
1.6 |
2.0 |
蒸馏水(mL) |
2.0 |
|
|
|
|
|
|
麦芽糖含量(mg) |
0 |
0.2 |
0.6 |
1.0 |
1.4 |
1.6 |
2.0 |
斐林试剂(mL)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步骤二:制备酶液。
―→―→
步骤三: 。
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 mL 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少量的麦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
步骤五: 。
结果分析:将A试管中颜色与第①步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分析上述步骤回答:
(1)步骤一的2-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分别是 (单位mL)。
(2)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 。
解析:由题干可知,小麦种子中同时存在α、β两种淀粉酶,而实验目的是测定α-
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故可将提取的混合酶液用70℃热水处理15 min,以使β-淀粉酶失活,从而只保留有活性的α-淀粉酶。α-淀粉酶催化淀粉生成麦芽糖,加入斐林试剂后生成砖红色沉淀,经与标准麦芽糖对比,可知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答案: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 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骤五:分别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 mL,向其中分别加入2 mL斐林试剂、60℃水浴加热2 min后,观察颜色变化 (1)1.8、1.4、1.0、0.6、0.4、0 (2)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糖
14.(2010·广州模拟)蔗糖酶能专一催化1 mol蔗糖分解为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某科研小组在最适温度(40℃)、最适pH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中画出最适状态下,反应过程中葡萄糖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在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图中画出最适状态下,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蔗糖的浓度增加50%,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7”标注)。
(2)在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中分别画出,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酶的浓度增加50%、反应温度降低10℃,反应温度升高10℃、反应温度升高20℃蔗糖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低10℃后的变化曲线、用“4”标注温度升高10℃后的变化曲线、用“5”标注温度升高20℃后的变化曲线)。
(3)拜糖平与蔗糖酶的亲和力较蔗糖大15 000倍,故能竞争性抑制蔗糖与蔗糖酶的结合。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拜糖平后,请在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图中画出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6”标注)。
解析:在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中,只有表示反应物浓度的曲线才会下降,可见图中的物质浓度是蔗糖浓度(反应物的浓度)。从反应关系看,1 mol蔗糖分解为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当蔗糖浓度为0时,反应完成,葡萄糖达到和蔗糖起始浓度相同的浓度水平,所以表示反应过程中葡萄糖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的起点是0,终点的浓度和反应物的起始浓度相同。增加酶只能使反应提前到达终点,所以用曲线2表示,其下降速度快;降低反应温度使反应延迟到达终点,用曲线3表示,其下降速度慢;温度升得越高,酶失活得越快,酶失活前仍能催化蔗糖分解,所以分别表示反应温度升高10℃和反应温度升高20℃的曲线是4和5。竞争性抑制是可逆的,酶越多,酶和底物结合的概率越高。加竞争性抑制剂后,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如曲线6所示。在酶浓度相同时,反应物浓度高,反应速率快,所以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蔗糖的浓度增加50%时,反应速率的变化应如曲线7所示。
答案:如图所示
13.下表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设计的相关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 编号 |
加入材料 |
处理 方法 |
实验现象 |
1 |
2 mL H2O2溶液+2滴清水 |
|
无气泡 |
2 |
2 mL H2O2溶液+2滴清水 |
90℃水 浴加热 |
少量气泡,带火星的卫生香不复燃 |
3 |
2
mL H2O2溶液+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
|
较多气泡,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 |
4 |
2
mL H2O2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 |
|
大量气泡,带火星的卫生香猛烈复燃 |
(1)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等反应条件,因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填试管编号)。
(2)比较1号和2号试管,你得出的结论是 。比较3号和4号试管,你得出的结论是 。
(3)若某同学按照表中方法做了这个实验,结果试管3和试管4的现象刚好相反,他的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解析:实验1和2的自变量是温度,3与4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实验1是对照组,2、3、4是实验组。肝脏研磨液若不新鲜,会导致过氧化氢酶失活。
答案:(1)温度、催化剂种类 试管1 试管2、3、4
(2)加热能提高H2O2的分解速率 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
(3)肝脏研磨液不新鲜
12.(2010·汕头调研)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情况。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图①能用来表示反应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后,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变化情况
C.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过氧化氢酶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率,则虚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
D.图②也可以用来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解析: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物逐渐被催化形成生成物,因此反应物逐渐减少。当酶浓度提高时,反应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量增多,当反应物全部参与反应生成产物后,催化反应不再进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远大于Fe3+的催化效率,所以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虚线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曲线②可以表示不同温度下,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而且在最适温度之前,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结束时间越早,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度降低,反应结束时间越晚,超过失活的温度后,则是与横坐标平行。如果纵坐标用反应速度表示,则不同温度下,反应速度可以用平行的直线表示。
答案:AB
11.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实验人员设置了如下方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2
mL 3%的淀粉溶液 |
+ |
+ |
+ |
- |
- |
- |
2
mL 3%的蔗糖溶液 |
- |
- |
- |
+ |
+ |
+ |
1
mL 2%淀粉酶溶液 |
+ |
+ |
+ |
+ |
+ |
+ |
温度(℃) |
40 |
60 |
80 |
40 |
60 |
80 |
2
mL斐林试剂 |
+ |
+ |
+ |
+ |
+ |
+ |
砖红色颜色深浅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的多少表示颜色的深浅。
A.②④对照,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
B.由①②③对照可推测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
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反应温度和底物的种类
D.本实验的实验原理之一是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解析:②④两组共有两个变量,不科学;若确定最适温度,还应该在40-80℃之间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本实验的变量有两个,一是反应温度,二是底物的种类。
答案:C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