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2010·淄博质检)玉米是遗传实验常用到的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头上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上(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列举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两条): 。
(2)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探究一高茎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所结子粒的基因型,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2粒种子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后代植株的性状,结果后代全为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为什么? 。
(3)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①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性状: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 性状;若子一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 。
②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请帮助预测实验结果及得出相应结论。
解析:(1)作为遗传材料应具备相对性状明显,生殖周期短,子代数量多等特点。
(2)欲确认基因型可首先自交方式--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为杂合子,不出现性状分离为纯合子,但须选择多个样本自交。
(3)欲判性状显隐性可通过自交方式:某性状自交子代中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亲代性状为显性,子代新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若自交子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纯合子--具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子代所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答案:(1)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雄蕊花序顶生,雌蕊果穗着生在中部,便于操作;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必须答出其中两条) (2)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 (3)①显性 分别从子代中各取出等量若干玉米种子,种植,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性状,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 ②若后代只表现一种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有常态叶又有皱叶,则不能作出显隐性判断。
13.已知狗皮毛的颜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表现型有三种,经观察后绘得系谱图如下,请分析回答:(1号、2号为纯合子)
(1)以上图示性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 定律。
(2)1号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是 。
(3)6号和7号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产生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在理论上6号和7号的后代中出现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为 。
(4)若已知8号不带有B基因,则15号的基因型为 。若12号与一白色雌狗交配,则生出沙色狗的几率为 。
解析:从图中的图例可以看出,红色的基因型是A-B-,沙色的基因型是aaB-或A-bb,白色的基因型是aabb。因1号、2号生有红色的后代6号,又因1号、2号均为纯合子,所以它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或AAbb、aaBB。6号、7号的表现型均是红色,但后代出现了三种表现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6号与7号的基因型都是AaBb,所以它们的后代在理论上性状分离比为红色∶沙色∶白色=9∶6∶1。9号的基因型是aabb,8号为不带基因B的沙色狗,且8号与9号的后代有白色(14号),所以8号的基因型是Aabb,进一步判断15号的基因型是Aabb。12号的基因型可能是1/6aaBB、2/6aaBb、2/6Aabb、1/6AAbb,则与一白色雌狗交配,生出沙色狗的几率为2/3。
答案:(1)自由组合 (2)aaBB、AAbb或AAbb、aaBB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红色∶沙色∶白色=9∶6∶1 (4)Aabb 2/3
12.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
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
性,控制这3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
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的基因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该昆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有4种
C.该昆虫的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基因为A、a、b、b
D.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可用该昆虫与异性的aaBBdd个体交配
解析:控制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该昆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通常基因型只有2种。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基因中通常没有等位基因。要验证A和a、D和d这两对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常用的方法是测交,即可选用异性的aabbdd或aaBBdd与该个体交配。
答案:D
11.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 )
A.3种 3∶1 B.3种 1∶2∶1
C.9种 9∶3∶3∶1 D.9种 1∶4∶6∶4∶1
解析:根据题中条件可知,由于“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因此也可以这样做:分别是具有4个显性基因的、具有3个显性基因的、具有2个显性基因的、具有1个显性基因的、具有0个显性基因的,共有五种情况,也就是具有五种性状。纯种黑人与纯种白人婚配后,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那么与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后的基因型种类为9种,分别为AABB(1/16)、AaBB(2/16)、AaBb(4/16)、AAbb(1/16)、Aabb(2/16)、aaBB(1/16)、aaBb(2/16)、aabb(1/16)、AABb(2/16)。根据题中显隐性关系,表现型相同的有AaBB(2/16)与AABb(2/16);AAbb(1/16)与aaBB(1/16)、AaBb(4/16);Aabb(2/16)与aaBb(2/16);还有AABB1/16和aabb1/16两种表现型,因此应该有5种表现型,其比例为1∶4∶6∶4∶1。
答案:D
10.(2010·广州调研)根据孟德尔关于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豆荚的颜色和是否饱满分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
P 黄色不饱满豆荚×绿色饱满豆荚
F1 绿色饱满豆荚
?
F2 黄色不饱满豆荚 黄色饱满豆荚
绿色不饱满豆荚 绿色饱满豆荚
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该实验中,显性性状是绿色饱满豆荚
B.F2中黄色饱满豆荚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C.F2中黄色不饱满豆荚:黄色饱满豆荚:绿色不饱满豆荚:绿色饱满豆荚的比例是9∶3∶3∶1
D.若只讨论豌豆豆荚的颜色,F2中绿色与黄色的比例是3∶1,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析:根据杂交实验过程可知,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的表现型为绿色饱满豆荚,则绿色对黄色为显性,饱满对不饱满为显性。F1自交获得F2,F2中绿色饱满豆荚∶绿色不饱满豆荚∶黄色饱满豆荚∶黄色不饱满豆荚=9∶3∶3∶1。
答案:C
9.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基因B)和黄颖(基因Y)为显性,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 )
A.bbYY×BByy B.BBYY×bbyy
C.bbYy×Bbyy D.BbYy×bbyy
解析:由于黑颖(基因B)和黄颖(基因Y)为显性,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又由于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其中有白颖类型(bbyy),所以两纯种亲本应分别有一对隐性基因。
答案:A
8.用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水稻作母本,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作父本,下列关于母体果实形成时各种细胞内的染色体组与基因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种皮细胞内含四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a
B.胚细胞内含三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
C.胚乳细胞内含五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aa
D.子叶细胞内含三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
解析: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与母本的基因组成一样,种皮细胞内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a。胚细胞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与受精卵的基因型及染色体组一样,受精卵是精卵细胞结合的结果,细胞内应有三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胚乳细胞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其基因型为Aaaaa,细胞内有五个染色体组。子叶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细胞内有三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
答案:D
7.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表现型比分别为9∶7、9∶6∶1、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
A.1∶3、1∶2∶1、3∶1 B.1∶3、4∶1、1∶3
C.1∶2∶1、4∶1、3∶1 D.3∶1、3∶1、1∶4
解析:F2的性状分离比为9∶7时,说明F2代个体有两种表现型,其双显性:(单显性+双隐性)=9∶7,故F1测交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3;F2的性状分离比为9∶6∶1时,说明F2代个体有三种表现型,其双显性∶单显性∶双隐性=9∶6∶1,故F1测交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1时,说明F2代个体有两种表现型,其(双显性+单显性)∶双隐性=15∶1,故F1测交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答案:A
6.(2010·巢湖质检)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不含花青素,深红色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则下列不会出现的是 ( )
A.子代有4种表现型 B.子代有5种表现型
C.中等红色的比例是3/8 D.深红色与白色比例相等
解析:牡丹花的颜色深浅由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由此推知:牡丹花中的显性基因数量不同,表现出的花色就不同。深红色牡丹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牡丹的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得到的F1为中等红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得到F2的表现型有5种,深红色1/16AABB,较红色1/8AABb、1/8AaBB,中等红1/4AaBb、1/16AAbb、1/16aaBB,较白色1/8Aabb、1/8aaBb,白色1/16aabb。结合选项比较只有A不会出现。
答案:A
5.现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在自然状态下,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
A.1/2 B.1/3
C.3/8 D.3/4
解析:AaBb的个体产生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而Aabb个体产生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所以,这两种基因型的个体产生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共有1/2×1/4+1/2×1/2=3/8。
答案: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