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1348  211356  211362  211366  211372  211374  211378  211384  211386  211392  211398  211402  211404  211408  211414  211416  211422  211426  211428  211432  211434  211438  211440  211442  211443  211444  211446  211447  211448  211450  211452  211456  211458  211462  211464  211468  211474  211476  211482  211486  211488  211492  211498  211504  211506  211512  211516  211518  211524  211528  211534  211542  447348 

9. (2010·江苏名校联考)如图所示,曲线1和曲线2

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热范围,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 )

A.温度在t1-t2范围内时,物种2竞争力小于物种1

B.物种1的竞争力始终大于物种2

C.物种1的竞争力始终小于物种2

D.温度在t1-t2或t3以上时,相同条件下培养物种1、2,物种2能更好地生活,物种1生活不好

解析:图中显示在t2-t3温度范围内物种2竞争力更强,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段内物种1的竞争力较强,温度在t1-t2或t3以上时,相同条件下培养物种1、2,物种1能更好地生活。

答案:A

试题详情

8.(2009·天河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引种养殖的巴西蜗牛跑出养殖池后,大肆吞食菜地的蔬菜,使原产本地的蜗牛也几乎绝迹,以上事例分别描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

A.捕食和种内斗争         B.竞争和寄生

C.捕食和竞争           D.捕食和寄生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巴西蜗牛大肆吞食菜地的蔬菜,蜗牛与蔬菜之间是捕食关系。由于巴西蜗牛的逃逸,使原产本地的蜗牛几乎绝迹,说明巴西蜗牛与原产本地的蜗牛之间是竞争关系。

答案:C

试题详情

7.如图表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子季节性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以下哪项对图的解释是正确的                       ( )

A.光照强度与硅藻数量始终呈正相关

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磷和硝酸盐的含量

C.提高光照强度会增加水中各种养分的含量

D.光照强度的提高会促进分解者的代谢,从而使水中养分降低

解析:由光照强度与硅藻数量曲线判断A项为错误的;提高光照强度时,水中无机养分磷和硝酸盐的含量会减少;由图中无法得出光照强度的提高对分解者的代谢有影响。

答案:B

试题详情

6.一块疏于管理的玉米田,由于没有间苗和锄草,其产量极低。仅从这一角度分析,造成该农田减产的生物因素是                       ( )

A.必需矿质元素含量少         B.种内互助和种间斗争

C.种内斗争和竞争           D.竞争和种间斗争

解析:间苗是指去除多余幼苗,使留下的植株占有适当空间的田间管理技术。如果玉米田没有间苗和锄草,就使玉米植株过密,杂草增多。玉米植株过密,导致种内斗争加剧;杂草增多,导致竞争加剧。种内斗争和竞争使该农田减产。

答案:C

试题详情

5.(2008·广东高考)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菟丝子属寄生生活,吸收果树的水分和营养,常生于寄主的树冠层,影响寄主的光合作用,对寄主造成不利影响。

答案:D

试题详情

4.我国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呈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变化。决定上述规律性变化最主要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

A.水分、温度          B.气候、海拔

C.温度、人为因素        D.温度、水分

解析:我国从南→北,气温变化由高→低;从东→西,降水变化由多→少。这些生态因素决定了森林类型和植被类型的规律性变化。

答案:D

试题详情

3.日常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依次是                              ( )

A.光和温度    B.温度和水分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解析:造成“春兰秋菊”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周期,兰花在春季开花,为长日照植物,菊花在秋季开花,为短日照植物;造成“南橘北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为温度。

答案:A

试题详情

2.(2010·揭阳模拟)下列关于光对生物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有在强光下小麦和玉米才能长得好

B.夜间用黑光灯诱捕的蛾类对紫外线敏感

C.日照时间的长短对动物的繁殖活动没有影响

D.光决定水体中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解析:动物的繁殖活动受日照时间长短的影响。

答案:C

试题详情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北风吹,雁南飞”,决定这两种生命现象发生的外界因素分别是                        ( )

A.阳光、温度      B.温度、光强

C.日照长度、光质      D.温度、日照长度

答案:D

试题详情

15.一科研小组对某地区一定区域内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种类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豚草
0.3
0.6
1.0
1.6
2.3
龙葵
6.2
3.8
1.5
0.3
0.1
狗尾草
10.0
9.2
8.0
6.8
5.5

(1)在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常采用  法。某同学调查狗尾草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 m×2 m的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内的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  株/m2

(2)一个物种的     及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3)据调查发现,在2003年前当地并无豚草分布。以上数据表明,豚草在2005-2009年间其种群数量呈  型曲线增长,这样增长的原因可能包括气候适宜、空间条件充裕及  等。

(4)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存在着明显的生存优势,对于豚草的这种生存优势的形成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抑制了龙葵等植物的生长。请你利用下列给出的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探究这一假设。写出第四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及用具:完全营养液、蒸馏水、龙葵、豚草、锥形瓶、量筒、滴管等。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加入适量的完全营养液,取长势较好的豚草植株种植于瓶中。

第二步:将甲瓶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全部取出其中的豚草植株。甲瓶中的培养液保存备用。

第三步:另取两只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乙、丙,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完全营养液。

第四步:                                 

第五步:                                  

结果预期及结论:                            

解析:(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采用“取样调查法”,该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最后通过计算所有样方取平均值,得出该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2)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3)在一个种群刚刚进入一个新环境中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种群的数量会呈“J”型增长。(4)本题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是不是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抑制了龙葵等植物的生长,因此,实验应控制的唯一变量为培养过豚草的营养液的有无。在实验中,应注意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答案:(1)样方 5.4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J” 没有天敌

(4)第四步:取长势相同的龙葵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分别种植于乙、丙两锥形瓶中。向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瓶中培养过豚草的培养液,向丙瓶中加入与之等量的适当稀释的完全培养液

第五步:将乙、丙两锥形瓶共同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乙、丙两瓶幼苗的长势

结果预期及结论:若乙瓶幼苗的长势与丙瓶没有显著差别,说明豚草根部未分泌抑制龙葵生长的某种物质;若乙瓶幼苗的长势显著差于丙瓶,说明豚草根部分泌抑制龙葵生长的物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