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2009·江苏)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A.25% B.32%
C.50% D.64%
解析 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可求出:B=80%,b=20%,随机交配后Bb的基因型频率=2×80%×20%=32%。
答案 B
4.(2010·石家庄质检)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B.基因频率越大,突变率越高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会造成基因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会使原来同一种群的基因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解析 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叫做基因频率,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突变率只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之一,但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B错误。
答案 B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D.若一种群中BB个体占81%,Bb占18%,bb个体占1%,则在基因库中B的频率为90%
解析 A错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错误,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但“狮虎兽”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是高度不育的,仍属于生殖隔离的范畴。D正确,B的频率为81%+×18%=90%。
答案 D
2.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B.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个体
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解析 注意B选项,没有强调产生可育后代。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地理隔离不一定有,但是生殖隔离一定得有。
答案 C
1.若在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A.1% 2% B.8% 8%
C.2% 10% D.2% 8%
解析 Xb的基因频率为20%,则雄性果蝇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因雌雄果蝇数相等,故在果蝇种群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2=10%;Xb的基因频率为20%,则雌性果蝇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4%,因雌雄果蝇数相等,故在果蝇种群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4%÷2=2%。
答案 C
13.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__方式进行的。b过程不包括对部分________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__(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__形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__。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__,后者________。
(5)过程c和d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6)E与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
解析 从题图可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D为淋巴。消化道吸收水是以自由扩散(或渗透)方式进行的,小肠吸收的脂质有一部分未直接进入毛细血管。血浆(A)、组织液(B)、淋巴(D)构成了内环境,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形式进入消化道,代谢终产物的排出途径主要是经肾脏,另外肺和皮肤也可排出部分废物。血浆和组织液只隔一层毛细血管壁,两者中物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交换,e表示物质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f则表示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c、d分别表示了尿液形成的两个阶段: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在流过肾小球时,大分子蛋白质是不能滤过的,因此,原尿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 (1)自由扩散(或渗透) 脂质
(2)A、B、D 消化液
(3)皮肤排汗 毛细血管壁
(4)双向可逆 单向不可逆
(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质
12.(2008·上海)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环境通过________调节和________调节实现相对稳定。
(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温度感受器位于________上。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4)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______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________,引起________激素分泌增加,________中枢兴奋。
解析 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可通过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实现其稳态。体温的稳态维持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直接参与体温的激素调节,人体大量失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觉。
答案 (1)体液(激素) 神经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3)下丘脑 皮肤和黏膜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4)水肿(吸水) 升高 抗利尿 渴觉
11.(2010·)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
解析 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组成部分。
答案 B
10.(2010·东北四校联考)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的许多物质能渗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解析 淋巴不能渗出毛细淋巴管壁成为组织液。
答案 D
9.(2010·浙江温州八校联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解析 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
答案 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