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
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
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
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
A.小于92只 B.大于92只
C.小于161只 D.大于161只
解析:根据公式:第一次标志数/种群数量=第二次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故种群数
量=50×42÷13≈161,但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所以灰苍鼠重捕时带标记
的个体数量应多于13只,因而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应小于161只。
答案:C
10.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
C.除草等人为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
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解析:在群落水平上研究水稻田,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水稻长势整齐,属于
种群范畴,而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除草等人为活
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
答案:A
9.(2010·湛江测试)在某适宜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
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
如图结果。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
将表现出的趋势最可能是 ( )
A.甲、乙均增强 B.乙强甲弱
C.甲强乙弱 D.甲、乙均减弱
解析:由题中柱形图信息可知,当甲、乙播种数量比例为4∶6、6∶4、8∶2时,甲
的竞争能力强于乙,所以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
趋势最可能是甲强乙弱。
答案:C
8.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解析:种群和群落都有空间特征;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数量增多,土
壤中的有机物增多;种群密度反映某一区域种群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
化趋势;不同的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同,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
特征。
答案:D
7.(201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
图。
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不互相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性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
响
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
响
解析:捕食关系是生物界最常见的种间关系之一,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
的影响,当被捕食者增加时,捕食者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增加时,被捕食
者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这又使捕食者减少。
答案:B
6.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解析:由于蛇的行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是标志重捕法。
答案:B
5.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
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的影响
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
响
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
解析:两条曲线呈“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可以判断 A物种与B物种之间为捕食关系,A数量多于B且A先增先减,所以B为捕食者,
A为被捕食者;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的数量是相互影响的。
答案:B
4.(2010·杭州质检)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某
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
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用脆杆藻能够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
B.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
C.鱼鳞藻数量的减少可能与微囊藻的增加有关
D.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
解析:由曲线可知鱼鳞藻数量的下降可能是由于营养元素含量的增加,也可能是由于
微囊藻的影响;根据曲线无法得出A的结论。
答案:A
3.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此过程
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但一般情况下,无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最终形成的群落内都存在竞争。
答案:D
2.如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对该图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
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
D.DE段兔群数量的增长率几乎为0
解析:AB段显示兔群逐步适应新环境,种群数量逐渐增多,而非性别比例失调,性别
比例失调的结果是种群数量减少;DE段显示兔群处于动态的平衡中,此时期兔群数量
的增长率在极小的范围内波动,即几乎为零。
答案: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