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4.(9分)某科研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材料和步骤:
①实验动物:家兔12只(体重2 kg/只,雌雄各6只)。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
③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 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2)结果与分析: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 ;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 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②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 ,可推断出 激素分泌减少。
(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 ,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
解析:(1)在本题中用到多只家兔,应该对它们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得出相应的结论,求出差异。(2)下丘脑是水平衡中枢和渗透压调节中枢,切断垂体和下丘脑的联系将影响到尿量的多少。(3)下丘脑能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这些激素促进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垂体分泌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使之分泌激素。(4)明确与尿量的变化相关的激素的分泌途径,应研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和垂体的关系或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
答案:(1)统计学(统计、数理统计) (2)低(少) 性腺 多 抗利尿 (3)促激素释放激素 促激素 (4)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
23.(7分)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若⑦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⑦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
(2)当性成熟的兔子进入繁殖期时,雌雄兔相互追逐并完成交配行为,图中与此相关的编号是 。
(3)若⑤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⑤表示 ;若⑥表示侵入内环境的某种病毒,在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清除该病毒的过程中,T细胞的作用是
。
(4)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1)⑦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它将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控,同时受到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2)性成熟的兔子进入繁殖期时,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交配行为,从图中可以看出,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的过程有②③④⑦⑧。(4)由图中可知,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在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②③④⑦⑧ (3)淋巴因子 识别、呈递抗原,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4)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22.(7分)在神经和激素的调控下人体能够适应体外环境
的变化。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
括①至⑤五个过程,其中TRH及TSH分别表示促甲
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刺激后,图中过程 的活动较其他过程更早增强。过程 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正常人体会立刻感觉到冷,请根据反射弧有关知识写出冷的感觉是如何产生的?
(3)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图中哪些过程分别发生什么变化的结果?
(4)有一种疾病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 ,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 疾病。
解析:寒冷刺激后,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过程即过程①活动增强;从而脑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产热量增加。冷觉的产生过程: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感觉区)→产生冷觉。缺碘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通过反馈调节使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增强。TSH受体的抗体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答案:(1)① ③
(2)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感觉区)→产生冷觉。
(3)过程③减弱,过程④、⑤减弱,过程①和②增强。
(4)亢进(或过度增强,其他答案不给分) 自身免疫性
21.(8分)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能与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具体内环境是 。
(2)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和 。
(3)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有 。
(4)下图为人体血糖来源和去向图示,胰岛素可以促进图中 过程(填编
号)。
(5)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
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
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
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
内液)。
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引起内环境稳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细胞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人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在构建模型时要注意,成熟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CO2,但可携带O2。
答案:(1)血浆和组织液 (2)细胞的代谢活动 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 (3)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
(4)④⑤⑥ (5)如图。
20.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变化曲线是 ( )
解析:食物较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抗利尿激素先增多,当渗透压恢复正常时又减少。
答案:A
19.一个成年人每24小时从外界吸收2 200 mL 的水,但是每天的排出量为2 500 mL,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成年人的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导致体内的水分进出失衡
B.该成年人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的水会减少
C.只要从外界多饮入300 mL的水,即可保持平衡
D.该成年人体内的水分进出是平衡的,因为体内物质代谢中也产生水
解析:题干说明该成年人有一部分水可能来自物质代谢,该成年人体内的水分进出是平衡的。
答案:BD
18.(2010·启东模拟)右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舒张,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解析: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应舒张;人体在高温环境中照样要散热,但酶的活性不会有大的改变;人体处于较冷的环境中,通过有关神经的兴奋,可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答案:AD
17.某种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一种蛋白质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体对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鼠疫杆菌合成、释放类毒素有关的细胞器仅有核糖体
B.该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
C.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毒素虽然属于分泌蛋白,但细菌中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类毒素在该免疫过程属于抗原,浆细胞产生的相应的抗体可以与类毒素结合,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AC
16.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丙分别做如表所示的处理。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 )
分组 |
甲 |
乙 |
丙 |
处理 |
切除背部 部分皮肤 |
切除背部部分皮肤(同甲),将丁的皮肤小片移植到乙体表上,14天后,皮肤片结痂脱落 |
切除背部部分皮肤(同甲),切除胸腺 |
A.乙、甲 B.乙、丙
C.甲、丙 D.丙、甲
解析:由于正常小鼠具有免疫功能,故对移植的丁的皮肤片有排斥作用而使其脱落。经过处理后的乙,已具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丁的皮肤片)刺激时,会产生比同一品系的甲更快更强的排斥反应;由于丙被切除胸腺,其免疫功能大大下降,故其排斥反应最弱。
答案:B
15.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对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两种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两种细胞最初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C.两种细胞中细胞器的数量和种类一定相同
D.两种细胞细胞核内DNA分子的数量相同
解析: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两者细胞核内DNA分子的数量相同,它们最初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则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
答案:A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