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2009·临沂模拟)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的专一性决定了暗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B.在暗反应过程中酶和C5的数量不会因消耗而减少
C.在较强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D.水在光下的分解速率和CO2的固定速率基本不受温度影响
解析 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但超过一定范围,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温度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
答案 B
2.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甲、乙两图分别是
A.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B.叶绿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C.叶黄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D.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解析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光谱上有两个吸收区域;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在光谱上有一个吸收区域,据此可做出正确判断。
答案 B
1.(2009·浙江理综)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 无氧条件下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水果细胞有毒害作用,零下低温易引起细胞结冰,二者均不利于水果的保鲜;C6H12O6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产生CO2和H2O;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可将光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是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ATP和热能,因ATP也属于化学能,故C项不确切;夏季连续阴雨天,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适当增加光照能够提高光合速率,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降低呼吸速率,二者结合起来,可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 D
12.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上述森林中所有黄腰柳莺构成了一个________,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________。
(2)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的分布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类上述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森林中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煤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是________关系。
解析 同一物种全部个体构成一个种群,所有生物存在着复杂的相关性,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不同生物垂直方向上分层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动物垂直分层主要原因是栖息场所及食物的不同。血雉与昆虫为吃与被吃的关系,即捕食关系,煤山雀和橙红鹤栖息场所及食物类型重叠,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 (1)种群 群落
(2)群落的垂直结构 所需食物和栖息场所的不同
(3)捕食 竞争
11.(2009·宁夏理综、辽宁理综)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 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 kJ。
解析 (1)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吸虫器B里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吸虫器D里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由于跳虫和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物,所以跳虫和甲螨之间是竞争关系。线虫是以酵母菌为食物的,因此线虫和酵母菌之间是捕食关系。
答案 (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竞争 捕食 5n
10.(2009·烟台模拟)自然群落的两种有直接营养关系的生物,它们的种群密度相互呈负相关波动,从而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A.寄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捕食
解析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通过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保持相对稳定,而寄生只对寄生者有利,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数量变化同步,竞争的结果往往会淘汰一个种群。
答案 D
9.(2009·苏州模拟)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B.动物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分布依赖于植物
C.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生活类型的生物在空间配置上的格局
D.森林中的桦树有高有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 群落结构中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指不同物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不指同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分布关系,如桦树有高有矮分层就不属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 D
8.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解析 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由于受水分的限制不可能演替为森(树)林,B、C、D所提到的地区降水较充沛,均有可能演替为树林或森林。
答案 A
7.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解析 该杂草地中的生物构成群落,动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因甘蔗田弃耕后,人为干涉因素消失,导致弃耕的甘蔗田物种组成更复杂。
答案 C
6.在无人为因素的干扰下,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解析 考查演替的概念和过程。随着演替的进行,组成群落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会不断发生变化。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到达到顶极群落为止。演替的结果,群落的特征一般表现为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生物种类由少到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稳定变得比较稳定,同时群落越来越能够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
答案 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