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2009·广州调研)我国海关对入境的进口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进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进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①某些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天敌数量较多 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可能受到威胁
④很快被淘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有害生物一旦进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因缺少天敌、气候适宜、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某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在与本地物种的竞争中,若有害生物占优势,则可能导致本地物种被淘汰,从而使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答案 C
7.(2010)分析下图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行海洋渔业捕捞至c点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宜
B.c-d段种群数量下降
C.该种群数量在c点达到K值
D.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解析 从曲线看出,在c点时增长率最大,进行海洋渔业捕捞至c点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宜;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在c点时达到K/2值,c-d段增长率下降,但种群数量是增加的。
答案 A
6.(2009·南京调研)如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增长曲线呈“S”型,d点对应的是K值
B.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c
C.图中种群数量的增长在迁入第2年后明显加快
D.图中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解析 本题考查对“S”型增长曲线的识图分析能力。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应是b点,即K/2处。
答案 B
5.(2009·临沂质检)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解析 本题中的柱状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第1-5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依然在增多。由此可判断,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但未达到K值);由于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等于K/2,故理论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则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
答案 B
4.(2010·江苏南京高三学情分析)如右图所示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B.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
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才能开始捕捞
解析 一般将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左右,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快,可提供的资源数量也最多,而且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所以当鱼的种群数量大于K/2值时即可开始捕捞。
答案 D
3.(2010·江苏泰兴调研)如右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无种内斗争,增长率始终不变
B.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率为零
C.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
D.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代表增长率
解析 λ代表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答案 D
2.(2009·深圳调研)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解析 由于蛇的行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是标志重捕法。
答案 B
1.(2009·广州综合测试)如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
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
D.DE段兔群数量的增长率几乎为0
解析 AB段显示兔群逐步适应新环境,种群数量逐渐增多,而非性别比例失调,性别比例失调的结果是种群数量减少;DE段显示兔群处于动态的平衡中,此时期兔群数量的增长率在极小的范围内波动,即几乎为零。
答案 A
15.如图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A ________10 mL,作用是________;B________少许,作用是研磨得充分;C______少许,作用是________。
(2)图中步骤②将糨糊状的研磨液倒入漏斗中,漏斗底部放有________。
(3)图中步骤③剪去两角的作用是________,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________。
(4)图中步骤④中关键应注意________;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色素带最宽的是________,扩散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
(5)某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蔬菜不同叶片在叶绿素含量上的区别,选择了新鲜菠菜的“绿叶”、“嫩黄叶”,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色素层析结果如图,请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表:
组别 |
滤纸条编号 |
判断依据 |
绿叶组 |
|
|
嫩黄 |
|
|
叶组 |
|
|
(6)秋天,北方树叶大都由绿变黄,其原因是占四种色素总量80%的________和________分解,从而显示出________和________的颜色。
解析 (1)研磨时需要加入3种物质:10 mL的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可以增大摩擦力,使细胞和叶绿体破碎;细胞研磨破碎后,会溢出有机酸,为防止叶绿素中的镁被氢取代,破坏叶绿素,研磨时需加入少许碳酸钙中和有机酸。(2)过滤研磨液时,漏斗基部不能用滤纸,因为色素可吸附在滤纸上。一般用一层尼龙布过滤。(3)剪去两角的作用是防止两边色素扩散过快。 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齐、直。(4)层析时的关键技术是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否则,滤液细线会被层析液溶解,不能分离。4种色素溶于层析液中,因溶解度的差异,造成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由于层析液有毒,而且可以挥发,所以要加盖。色素带的宽度是由各种色素含量不同造成的,含量越多,色素带越宽,一般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最多,所以叶绿素a带最宽。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在色素带的最上层。(5)嫩黄叶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b较少,而绿叶含叶绿素多,所以分离的色素带中绿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色素带应宽些。(6)叶绿素不稳定,易分解,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较稳定。
答案 (1)无水乙醇 溶解色素 二氧化硅 碳酸钙 防止色素被破坏 (2)尼龙布
(3)防止色素带不整齐 细、齐、直
(4)层析液不要没及滤液细线 防止层析液挥发 叶绿素a 胡萝卜素
(5)
|
|
|
|
A |
叶绿素a带和叶绿素b带较宽 |
|
B |
叶绿素a带和叶绿素b带较窄 |
(6)叶绿素a 叶绿素b 胡萝卜素 叶黄素
|
|
14.如图所示,甲图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乙图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CO2浓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较长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是________植物。
(2)甲图a点表示的生理学含义是________,b点称为光补偿点,若光照强度小于b点,光合速率________细胞呼吸速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CO2浓度,c点将向________移动。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运输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d、e两点比较,限制d点光合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两点比较,限制f点光合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增施农家肥可提高光合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图中A是阳生植物,B是阴生植物,故长时间连续阴雨天气对A生长影响较大。(2)a点时光照强度为0,表示植物A的呼吸速率,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若光照强度小于b点,则光合速率小于细胞呼吸速率。增加CO2的浓度,光合作用增强,故c点向右上方移动。(3)c点时光合作用旺盛,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不断产生ATP,消耗ADP,叶绿体基质不断消耗ATP,产生ADP。(4)乙图中d、e两点CO2浓度相同,光照强度不同,限制d点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e、f两点光照强度相同,CO2浓度不同,故CO2浓度是限制f点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5)农家肥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产生CO2,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答案 (1)A (2)A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小于 右上方
(3)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移动
(4)光照强度 CO2浓度
(5)农家肥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产生CO2,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