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2008年北京卷)下列有关人体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糖类代谢可由某些氨基酸脱氨基后转化产生
B.糖类在供应过量的情况下可转化成为脂质
C.肌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
D.肝糖原分解代谢出现障碍可导致低血糖
5.(2009年广东卷)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4.(2009年汕头二模)右图能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这种条件变化和激素分别是( )
A.食物缺碘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日照延长 性激素
C.寒冷刺激 生长激素
D.气温升高 甲状腺激素
3.(2008年江苏卷,改编)右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分泌③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2.(2008年全国卷Ⅰ)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1.(2009年海南卷)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12.(2008年广东卷)机体受病原体刺激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受刺激的 细胞内 转录为mRNA,mRNA通过 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内的核糖体上合成抗体蛋白。此过程中mRNA携带的信息是如何通过tRNA准确表达的? 。
(2)此过程所需的能量由细胞内何种结构产生?
。
(3)该细胞核内何种结构被破坏,上述抗体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原因是 。
11.(2009年北京卷)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回答问题:
(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内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 ,耗氧量 ;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 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 的 中枢调控的。
(3)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 和 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10.(2009年广东卷)如下图所示,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随即她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请回答问题。
(1)当铁钉刺入皮肤时,痛觉感受器可产生传向中枢的 。此人还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缩腿的反应,调节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部位 (①;②;③)。
(2)图中此人反应是一系列神经调节的结果,参与此过程调节的神经中枢有多个,包括 及下丘脑。
(3)图中此人肾上腺分泌增加,同时下丘脑的[ZZ(Z][ZZ)]分泌量也增加,使垂体
的 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协同调节血糖、血压以应对该紧急情况。
(4)此人脚底受伤后出现了红肿,医生担心她感染破伤风杆菌,立刻给她注射 进行应急免疫治疗。该方法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B.特异性免疫)。
9.初生犊牛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犊牛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天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①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20~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 ,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 。
(2)初生犊牛要到4周龄以后才具备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是由于 。
(3)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母牛的 细胞中的? ?(细胞器)合成,并由 (细胞器)加工分泌的。合成它的原料是 ,其结构通式为 。
(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 分解成 。
(5)初生犊牛通过牛初乳能获得来自母体的天然被动免疫;长大到1~2岁龄的小牛则要经过肌肉或皮下注射口蹄疫弱毒苗才可以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由后一种方式获得的是人工自动免疫。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 ,后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 。
(6)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 。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 (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