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3.(6分)(2010·启东中学质检)图甲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 (填标号)。
(2)图乙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象有 (填字母)
(3)若图甲细胞发生癌变,往往容易扩散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 减少;若图甲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乙中 (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其中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 (填字母)。
(4)图乙中D细胞的名称是 。
解析:(1)生物膜系统包括所有由生物膜构成的结构。包括线粒体(②)、高尔基体(③)、内质网(⑨)等几种细胞器,以及细胞膜(①)和核膜(⑦)。(2)图乙中含同源染色体的是A、B、C、E。(3)癌细胞具有容易扩散的特点,是因为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如果图甲是生发层细胞,则不会发生减数分裂,只能发生有丝分裂,即图乙中的A、C。(4)图乙中的D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为细胞质均等分开,所以可以判断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是第一极体,而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1)①②③⑦⑨ (2)A、B、C、E
(3)糖蛋白 A、C C
(4)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2.(10分)(2010·杭州质检)下图是植物体根尖的有关生命现象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分裂间期的序号是 ,该时期细胞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 。
(2)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根尖生长素应由 区的细胞产生,主要作用于 区。利用根尖产生的植物激素,如 或其类似物处理材料,有利于观察有丝分裂期图象。
(3)图中③过程除表示分裂现象外还表示了细胞的 现象,后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4)用含32P标记的营养液培养植物幼苗的实验时,含32P标记的离子进入根细胞的方式应为 ,吸收的32P在植物体内主要用于形成细胞的 (结构)。为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实验中必须控制无关变量,除了保证含32P离子的充分供给,还应保证根尖的 (生理作用)。
解析:(1)①和②共同构成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由于①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比较长,因此为细胞分裂间期,在该时期内细胞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3)③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1)① 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分生 伸长 细胞分裂素 (3)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主动运输 细胞膜(或“生物膜”) 呼吸作用(或“细胞呼吸”或“有氧呼吸”)
21.(10分)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对菊花植株进行了下列观察和探究:
(1)观察到植株上衰老叶片有的为黄色,有的为橙黄色。原因是:
。
(2)分离出菊叶中的完整叶绿体,将其悬浮在一定的缓冲液系统中,加入必需的辅助因子并照光,发现有淀粉形成。原因是
。
(3)取茎中轴、侧枝、髓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测定其细胞周期的时间如下表(单位:小时)。
分生组 织部位 |
周期总时间 |
间期 |
||
G1 |
S |
G2 |
||
中轴 |
135.0 |
112.4 |
10.1 |
9.3 |
侧枝 |
51.4 |
30.9 |
7.9 |
9.4 |
髓 |
72.5 |
51.7 |
8.9 |
8.7 |
测定细胞周期必须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是 ;表中各材料的细胞周期的分裂期时间为 ;根据计算结果及表中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解析:不同部位的分生组织细胞周期不同,其中间期的时间为G1+S+G2,所以各材料的分裂期分别为:中轴135.0-(112.4+10.1+9.3)=3.2;侧枝51.4-(30.9+7.9+9.4)=3.2;髓72.5-(51.7+8.9+8.7)=3.2。
答案:(1)若叶片中叶黄素比胡萝卜素多则为黄色,若叶片中胡萝卜素比叶黄素多则为橙黄色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3)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2 h ①菊花植株中不同部位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不同;②不论细胞周期多长,但分裂期时间相同,都为3.2 h(③S期和G2期的时间相差较小,G1期时间相差较大)
20.右图表示细胞周期(图中的M表示分裂期,G1、G2表示RNA及蛋白
质合成期,S表示DNA合成期),有人为确定DNA合成期的时间长度,
他在处于连续分裂的细胞的分裂期加入以氚标记的某化合物,在下列
化合物中最适合的是 ( )
A.腺嘌呤 B.胞嘧啶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
解析:G1(S期前)、G2(S期后)表示RNA及蛋白质合成期,若标记的是腺嘌呤或胞嘧啶或鸟嘌呤,由于它们在RNA和DNA中都含有,故不能确定DNA合成期的时间长度。而胸腺嘧啶只DNA中含有。
答案:D
19.对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各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2个染色体组
B.甲乙两图对应丁图中的CD段
C.甲图可能是卵原细胞的增殖
D.丙图中染色体与DNA的比是2∶1
解析:图甲中,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可以找到四个,该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而图乙中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有两个,该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丁中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AB段表示染色体复制,CD段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DE段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以及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甲图对应丁图的DE段,乙图对应丁图的BC段;丙图中染色体与DNA的比是1∶2;图甲为有丝分裂,而卵原细胞本身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
答案:C
18.下图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三个阶段,a是染色体数,b是染色单体数,c是DNA分子数。以下能正确表示a、b、c数量关系的是 (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的前、中、后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的比例分别是1∶2∶2、1∶2∶2、1∶0∶1,不存在2∶1∶2的比例。
答案:B
17.(2010·淄博模拟)若将3H-TdR(一种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中,正在进行DNA复制的细胞就会立即摄取。在相同的条件下,向连续培养的两组细胞培养液中同时加入3H-TdR,定期取样,检测被标记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
![]() ![]() % 级别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 |
甲 |
25 |
50 |
75 |
100 |
100 |
100 |
…… |
乙 |
25 |
50 |
75 |
80 |
80 |
80 |
…… |
A.两组都有25%的细胞不在细胞周期中
B.两组细胞复制所用时间大致相同
C.甲组的细胞周期时间比乙组长
D.乙组约有20%的细胞在细胞周期中
解析:从图中数据来看,甲组细胞全部都处在细胞周期中,乙组细胞有80%处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的间期时间很长,前三次取样被标记的细胞数量相同,说明两组细胞间期经历的时间大致相同;从图中数据不能看出细胞周期时间长短。
答案:B
16.鸡的输卵管细胞能合成卵清蛋白、红细胞能合成β珠蛋白、胰岛细胞能合成胰岛素,用编码上述蛋白质的基因分别做探针,对三种细胞中提取的总DNA进行杂交实验;用同样的三种基因片段做探针,对上述三种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杂交实验,上述实验结果如下表:
|
细胞总DNA |
|
细胞总RNA |
||||
输卵管 细胞 |
红细胞 |
胰岛 细胞 |
输卵管 细胞 |
红 细胞 |
胰岛 细胞 |
||
卵清蛋 白基因 |
+ |
+ |
+ |
卵清蛋 白基因 |
+ |
- |
- |
β珠蛋 白基因 |
+ |
+ |
+ |
β珠蛋 白基因 |
- |
+ |
- |
胰岛素 基因 |
+ |
+ |
+ |
胰岛素 基因 |
- |
- |
+ |
“+”表示杂交过程中有杂合双链,“-”表示杂交过程无杂合双链
根据上述事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上述三种细胞中,均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
B.上述三种细胞的分化是由于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某些基因丢失所致
C.在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表达了β珠蛋白基因
D.上述三种细胞的根本区别是不同细胞内合成了不同的mRNA
解析:用DNA探针对细胞中总DNA做杂交实验,三种细胞中均有杂合双链,说明三种细胞中含有相同的全套基因;用探针分别对上述三种细胞中提取的RNA进行杂交实验,结果不同,说明在不同细胞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了不同的mRNA。由此可知,三种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不同的是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合成了不同的信使RNA,是三种细胞的根本区别。细胞虽然发生分化,但没有丢失任何基因。
答案:B
15.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的附近聚集着很多小囊泡,这些小囊泡由细胞的什么结构形成,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 )
A.内质网 蛋白质、磷脂
B.高尔基体 蛋白质、磷脂
C.内质网 纤维素、果胶
D.高尔基体 纤维素、果胶
解析: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有关。由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可推测小囊泡内的物质是纤维素和果胶。
答案:D
14.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
B.真核细胞分裂时,亲代细胞中的线粒体随机分配给子细胞
C.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赤道板
D.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不具备全能性
解析:原核细胞内没有染色体,遗传物质是裸露的DNA分子,所以不可能进行有丝分裂;赤道板只是一个假想平面;生殖细胞具有较强的全能性。
答案: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