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动物细胞中的基因一类是维持生存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另一类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下图细胞是经选择培养基筛选出的能产生单克隆抗体A的杂交瘤细胞,关于该细胞中标出的三个基因的开闭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有一个是打开的,即A抗体基因
B.其中有两个是打开的
C.其中有一个是打开的,即ATP合成酶基因
D.其中三个都是打开的
9、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②.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其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
③.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④.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⑤、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⑥.从细胞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⑦.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⑧.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A、①③ B、①②
C、②⑦ D、③⑦
8.下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植物 |
细胞周期的时间(h) |
||
a时期 |
b时期 |
合计 |
|
物种1 |
10.6 |
0.4 |
11 |
物种2 |
18 |
0.5 |
18.5 |
物种3 |
16.5 |
2 |
18.5 |
物种4 |
10.4 |
2.3 |
12.7 |
A.四种分生组织都能产生吲哚乙酸,促进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B.秋水仙素作用于b时期中的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C.最好选用物种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短
D.a时期在细胞核中进行转录和翻译,b时期可观察到染色体
7.蚕豆根尖细胞在含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C.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6.下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虽然细胞中有中心体⑨,但不能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
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
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
染色体
5.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增强
B.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明显减少
D、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的形成合成多糖
4.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a,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 数为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A.中心粒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膜向内凹陷 D.DNA分子开始复制
3、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
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A.剪取5cm根尖,用酒精和吡罗红混合液解离染色
B.右图是高倍显微镜下调解细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
C.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的一半
2.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
实验预期结果 |
|
预期结果序号 |
子代表现型 |
|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
1 |
与甲种一致 |
2 |
与乙种一致 |
|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
3 |
与甲种一致 |
4 |
与乙种一致 |
A.1、3 B.1、4 C.2、3 D.2、4
1.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