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1724  211732  211738  211742  211748  211750  211754  211760  211762  211768  211774  211778  211780  211784  211790  211792  211798  211802  211804  211808  211810  211814  211816  211818  211819  211820  211822  211823  211824  211826  211828  211832  211834  211838  211840  211844  211850  211852  211858  211862  211864  211868  211874  211880  211882  211888  211892  211894  211900  211904  211910  211918  447348 

14.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作答。

(1)图A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此细胞在分裂末期不出现细胞板,理由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图A所示细胞是来自杂合子且在2的某一位点上有一基因a,对应图C中DNA含量为2C时,该培养液共有________个基因a。

(2)若图A表示胚胎干细胞,正处于培养液中,则在正常的情况下,与其吸收无机盐离子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C图中的DNA含量由2C到4C的细胞,处在B图的________期(填写图中符号)。

(4)培养过程中若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C图中DNA含量为________(C)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解析:(1)图A细胞位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单体没有分开;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出现的一种结构,该细胞没有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DNA含量为2C时,说明细胞没有进行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据图分析就可以得出答案。(2)吸收无机盐离子属于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和能量(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3)据图分析可知S期DNA在加倍,由2C逐渐增加到4C。(4)抑制DNA的合成就会使细胞周期处于分裂间期的开始。

答案:(1)8 该细胞是一个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6 000

(2)线粒体、核糖体 (3)S (4)2

试题详情

1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载玻片上每单位面积平均有50个酵母菌细胞,把制作此装片的样液继续培养6 h后再稀释10倍,然后制作成装片放到相同的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每单位面积平均有80个细胞。可推断细胞周期的平均时间是( )

A.0.5 h  B.1 h  C.1.5 h  D.2 h

解析:样液稀释10倍后有80个细胞,则细胞总数为800,设6 h内酵母菌细胞共完成了n个细胞周期,则50×2n=800,n=4,即完成了4个细胞周期。因此,细胞周期的平均时间为6/4=1.5 h。

答案:C

试题详情

12.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B→C,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因为复制的结果 

B.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 

C.由N→O,DNA的含量减少一半,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结果 

D.由D→E,DNA的含量减少一半,原因和N→O相同

解析: D→E,DNA含量减少一半是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细胞中造成的。

答案:D

试题详情

11.(2010·启东模拟)某科学家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测得一个细胞中放射性含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CF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但可用它计算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B.AB可表示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C.在细胞质中不可能检测到放射性

D.着丝点分裂出现在BC和EF段

解析:由题干可获取的主要信息有:①32P标记蚕豆根尖有丝分裂中DNA分子含量变化。②放射性含量是一个细胞内的变化情况,而不是细胞群体的放射性。间期进行物质合成,放射性开始增加,间期结束,放射性达最大,至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的放射性同原细胞基本相同。解答本题应先根据一个细胞内放射性变化情况判断细胞周期及其各个时期,再逐项分析。AD或DG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CF从时间上等同于一个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但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故A项正确;AB段,放射性增大至最大,表示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过程,故B项正确;线粒体中含有DNA,因此在细胞质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故C项错误;BC段和EF段中放射性不变化,说明DNA含量未变,可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故D项正确。

答案:C

试题详情

10.(2008·山东高考)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将某种动物的分裂期细胞与G1期(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前期)细胞融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B.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2倍

C.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开始凝集

D.融合后两细胞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

解析: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当其与G1期细胞融合后,融合细胞的细胞质也就存在着上述物质,G1期细胞的染色质不再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而表现为开始凝集,所以A错误,C正确;由于分裂期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DNA加倍,所以融合细胞DNA含量是G1期细胞的3倍,B错误;融合后两细胞已成为一个细胞,不再按各自的细胞周期运转,所以D错误。

答案:C

试题详情

9.图示中的甲、乙、丙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三种数量关系,其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分子,那么数量关系正确的个数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解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后,每条染色体上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包含两个DNA分子,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之比为1∶2∶2;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之前以及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DNA分子数之比为1∶1,此时不含染色单体。因而图示中正确的有甲和丙两个。

答案:C

试题详情

8.(2010·南充模拟)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②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盐酸,以利于染色时碱性染料着色 ③用龙胆紫染液可将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染成紫色 ④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充分分散,形成单层 ⑤当看到一个处于中期的细胞时,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⑤  D.①②③④

解析:该实验中盐酸解离已使细胞死亡,因此不能通过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各时期的变化。

答案:D

试题详情

7.(2010·广东联考)细胞分裂是生物体重要的一项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肝脏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①,结合图②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①对应图②中的BC段

B.此细胞产生AB精子的概率是0

C.图①时期核糖体活动旺盛

D.  图②中C→D形成的原因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 

解析:图①属于有丝分裂中期,故A、B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转录停止,故C错误。

答案:C

试题详情

6.下列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

B.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与子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解析:豌豆属于高等植物,无中心体。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要完成DNA的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该过程需要模板、原料、酶、能量等基本条件。

答案:B

试题详情

5.如图,甲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正常培养中,某时刻所测得的不同DNA含量的细胞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当向该培养液中加入某种化合物并连续培养几小时后,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

A.促进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B.促进着丝点分裂

C.抑制四分体形成                    D.抑制细胞质分裂

解析:通过图甲和图乙的对比,发现加入化合物后,导致DNA含量高的细胞数目相对增多,而促进着丝点分裂和抑制四分体形成对DNA含量都没有直接影响;从甲图可以看出,原来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能正常进行,才会出现不同细胞DNA含量不同;该化合物很可能是抑制细胞质分裂,从而导致部分细胞中DNA含量增多。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