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2010揭阳模拟)生物膜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相连的是( )
A.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 B.内质网膜与细胞膜
C.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 D.内质网膜与线粒体外膜
[解析]:选C。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细胞膜与线粒体外膜是直接相连接的,而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之间,以及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之间是通过小泡的形式间接相连的。
答案 C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稻主动吸收Si需要根细胞膜上的载体协助
B.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C.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D.甲状腺细胞能够接受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与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主要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水稻主动吸收Si是主动运输,所以需要能量和载体,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甲状腺细胞能够接受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首先要进行识别,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某些大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核孔而进入细胞质内,如细胞核内的信使RNA。细胞内的RNA有三种:mRNA、tRNA、rRNA,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而不是mRNA,所以选项是C。
答案 C
1.“获得细胞蛋白质详图”是2005年全球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科学家揭示出的电压控制的钾通道,这是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分辨率的分子图像。这些通道是负责钾离子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这是继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成果后,又一个关于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 )
A.免疫功能 B.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功能
C.识别功能 D.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解析]:选D。该科技成果揭示了钾离子进出是由膜上的蛋白质所控制,即钾通道,表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答案 D
19.(12分)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操作情况如下表述:
①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在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碳酸钙以后,迅速研磨。
②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滤纸上的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
③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实验结果失败,请指出其错误:
①
②
③
(2)某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蔬菜不同叶片在叶绿素含量上的区别,选择了新鲜菠菜的
“绿叶”、“嫩黄叶”,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色素层析结果如图,请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表:
(1)绿叶组的滤纸条是 (填字母),
判断依据 。
(2)嫩黄叶组的滤纸条是 (填字母),
判断依据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结果。
答案:
(1)①不应用完整叶片而应剪碎(2分)
②不应连续迅速重复画线,而应待干后再重复画线(2分)
③不应摇晃以免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2分)
(2)A 叶绿素a带和叶绿素b带较宽(2分)
B 叶绿素a带和叶绿素b带较窄(2分)
18.(8分)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A、B,各注入2 mL体积分数3%的H202溶液;再向A管滴入2滴3.5%FeCl3溶液,向B管滴人2滴质量分数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荡;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 。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 。
(3)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
②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 。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 号试管。
(解析)考查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的实验。近年来,对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试题的重点内容。本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是探究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与无机催化剂(Fe3+)催化效率的高低。若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有二:(1)加入的肝脏研磨液不新鲜,一部分被细菌分解了;(2)H2O2溶液不是刚刚配制的,因放置时间太长而被分解,但题干说明两实验都不明显,则可确定是第二个原因。要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题目给出了四组实验,很显然,1、2、4号为对照组,3号为实验组,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所以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应为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和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1号试管对照的目的是排除水对H2O2的影响,2号试管是为了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号试管是为了验证失活的过氧化氢酶分解H2O2产生的颜色反应,因此,对照组将都不会出现橙红色沉淀,即只有3号试管能产生颜色反应。
答案:
(1)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2)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2分)
(3)①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2分)
②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的影响(2分) ③3
17、(18分)某洗衣粉的包装袋上印有如下说明: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实验:
质检局做该实验的目的是 ,
可通过观察 予以确认。
(2)某中学生为探究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表中的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把实验结果以曲线图A、B的形式表示了出来。
①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约为 ,溶化洗衣粉的水温度应低于 。
②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降为零,用语言描述0℃-45℃时酶催化效率变化趋势 。
③请在B图中画出从75℃至45℃的催化效率变化曲线。这样画的理由是 。
④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不同温度下
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的高低。
(3)该加酶洗衣粉用后要彻底洗手,其主要原因是 。
(4)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替代含磷洗衣粉的意义主要在于 。
(解析)由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因此可设置常温和高温条件作为对照来检测洗衣粉中是否含有蛋白酶。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因此洗衣粉中的蛋白酶会损伤皮肤的角质层。45℃酶活性最高,0℃与75℃酶活性为零,但0℃时酶并未失活,温度升高,酶活性恢复;从75℃降为45℃,酶活性不能恢复,说明此时酶已变性失活。减少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
(1)检查该洗衣粉是否含有蛋白酶(2分)
一段时间内A组中胶片上蛋白膜是否消失(2分)
(2)①45℃ 75℃
②在0℃-45℃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增强(2分)
③略(与横坐标相重叠) (2分)
酶的结构已被破坏(或酶的活性已丧失,不能恢复)(2分)
④胶片上蛋白膜完全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2分)
(3)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能催化分解蛋白质,从而损伤皮肤(2分)
(4)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分)
16.(12分)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 ;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 ,颜色较深的原因是 ;不变色的试管是 ,不变色的原因是 。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都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 。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解析)在20℃、40℃和100℃三个温度条件下,40℃是酶的较适宜温度。若要探究淀粉酶水解的最适温度,需在20℃和100℃之间多设置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操作。
答案:
(1)A和C(2分) C 淀粉酶在40℃时活性相对较高,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
(2分) E 酶失活
(2)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2分)
(3)在20℃和100℃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二个实验组,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以反应液和上述试剂(或答碘液或答班氏试剂或答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3分)
15.下列措施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是
A.延长光照时间 B.增强光照强度
C.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D.改变光照频率
解析:光合作用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或生成的物质的数量。光照太弱会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其它光吸收较少,所以改变光照频率也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答案 BD
14.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唾液淀粉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A点时温度升高10℃,则反应速率加快
B.若在A点时温度升高10℃,则反应速率降低
C.若在B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唾液淀粉酶,则反应速率会加快
D.若在B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唾液淀粉酶,则反应速率不改变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在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最强,当温度超过最适温度后,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题干已说明图示的结果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出,若在A点时升高温度,则温度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A点时的反应速率比升高前要降低。B点时反应速率不会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此时酶已全部参与反应,即使增加反应物,反应速率也不会继续加快,若此时增加酶的数量,反应速率可继续加快。
答案:BC
13.如右图装置,若使植物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C18O2,瓶中的水为H2O,则瓶中植株
是否有可能产生18O2,对该实验的结果及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不可能,因为C18O2中18O的只能转移到葡萄糖中,不能转移到O2中
B.不可能,因为O2是光反应中H2O的光解释放的,而C 18O2只参与
暗反应
C.可能,因为C 18O2可参与形成H218O,生成的H2 18O作为光合作
用的原料时, 就可产后18O2
D.可能,因为C18O2也可光解,生成18O2
解析: C 18O2在暗反应中被还原成糖后,还生成C5和H2O,生成的水可成为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原料,从而产生18O2。
答案:AB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