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2009年全国卷Ⅰ)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
(2)牛与鸡之间 (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
8.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
7.(2009年江苏卷)科研人员对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
招潮蟹类 |
厚蟹类 |
沙蚕类 |
泥螺类 |
蛤类 |
|||||
物种数 |
个体总数 |
物种数 |
个体总数 |
物种数 |
个体总数 |
物种数 |
个体总数 |
物种数 |
个体总数 |
|
裸露泥滩 |
5 |
18 |
1 |
14 |
2 |
12 |
1 |
10 |
2 |
14 |
米草群落 |
3 |
12 |
2 |
9 |
0 |
0 |
1 |
10 |
0 |
0 |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6.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草原、苔原或沙漠等顶极群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极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
B.形成哪种顶极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C.顶极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
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自动调节能力更高
5. 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的( )
A.水 B.光照
C.温度 D.无机盐
4.(2009年深圳二模)柑桔潜叶蛾的幼虫能潜入柑桔植株嫩叶和嫩梢的表皮下取食。以下说法正确是( )
A.用农药杀灭柑桔潜叶蛾的方法属于机械防治
B.杀虫剂能诱导潜叶蛾向抗药性强的方向变异
C.潜叶蛾大量繁殖会影响柑桔的光合作用
D.潜叶蛾与柑桔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3.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
B.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
C.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无垂直结构
D.该群落形成过程为初生演替,先出现的生物多为地衣
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密度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一般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1.(2009年广东卷)右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 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12.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A、B、C三种类型的野菊和其生存环境进行调查。记录如下表:
表一 不同调查面积的野菊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面积 类型 |
10×10 |
20×20 |
40×40 |
80×80 |
90×90 |
100×100 |
110×110 |
120×120 |
130×130 |
140×140 |
A |
3 |
5 |
8 |
14 |
16 |
17 |
19 |
20 |
20 |
… |
B |
3 |
5 |
6 |
9 |
11 |
13 |
13 |
13 |
13 |
… |
C |
2 |
3 |
5 |
8 |
8 |
8 |
8 |
8 |
8 |
… |
表二 近五个月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单位:株/m?2)
年份 种名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车前草 |
0 |
0.3 |
1.4 |
2.0 |
3.0 |
婆婆纳 |
1.3 |
1.4 |
1.7 |
2.8 |
3.2 |
狗尾草 |
0.8 |
1.3 |
1.5 |
2.2 |
1.6 |
野菊 |
0.4 |
2.0 |
2.5 |
3.4 |
5.4 |
(1)①表一中A、B、C三种类型的野菊对环境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②表二中狗尾草与野菊之间的关系是 , 狗尾草数量在4月份时有所增加,其原因是 。
③试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野菊和狗尾草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2)同学小王在调查该野菊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 cm×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