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1855  211863  211869  211873  211879  211881  211885  211891  211893  211899  211905  211909  211911  211915  211921  211923  211929  211933  211935  211939  211941  211945  211947  211949  211950  211951  211953  211954  211955  211957  211959  211963  211965  211969  211971  211975  211981  211983  211989  211993  211995  211999  212005  212011  212013  212019  212023  212025  212031  212035  212041  212049  447348 

7.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成分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所有的生物成分

试题详情

6.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②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③蛇处于多个不同营养级  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  ⑤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________________         D.②④⑤

试题详情

5.如下图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试题详情

4.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 → b → 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试题详情

3.下列是池塘中一些常见的生物,其食物链顺序正确的是哪一条( )

①鱼类  ②藻类  ③水生甲虫  ④池边杂食动物⑤水蚤

A?④→①→②→③→⑤         B?②→⑤→③→①→④

C?③→②→①→⑤→④         D?②→⑤→④→③→①

试题详情

2.(2010年吴川二中模拟)首都国庆群众游行时,当海南彩车“绿色海南”从天安门前经过时,彩车底部蓝色海浪翻滚,海洋景观栩栩如生,海底生物惟妙惟肖,其最大特点就是周长42米的海浪,以及椰子树、热带水果、海底生物、南天一柱等实物造型,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海南情调。下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海南”彩车所描述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组成部分

B.热带水果属于群落范畴

C.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D.建国60周年的今天,我国更加关注生态系统的现状,并将其纳入伦理道德体系中,形成了全新的生态伦理道德

试题详情

1.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试题详情

12.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的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的土壤动物的类群和个体数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983
249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       ,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       ,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                   。 

(3)从表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           ;②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        (群落)阶段。

试题详情

11.如下图是Grove及Williams等科学家在1975年利用A、B两种植物在温室中所进行的一组实验。各组实验的外部条件一样(如光照、温度等),进行的时间一样。 

 

柱状图(1)表示第1组实验结束后,称得A种植物的干重(去除水分后的质量),并将此质量设定为1;其余柱状图分别表示的是各组实验结束后,称得的A种植物干重与第1组A种植物干重的比值。第1组:A种植物单独种植于盆中。第2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地下部分同时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盆中,地上部分分别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两容器中。第3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地下部分分别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两个盆中,地上部分则同时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容器中。第4组:A种植物与B种植物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均同时种植于与第1组条件相同的容器及盆中。请回答: 

(1)该实验主要是研究生态方面的        因素对A种植物生长的影响。 

(2)在Grove及Williams的实验设计中: 

①设置第1组是为了         。 

②设置第2组是为了研究        对A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③设置第3组是为了研究        对A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 

(3)本实验中,A种植物与B种植物间的地上部分竞争与地下部分竞争两种情况相比较,对A种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更大的是        。请说明理由:          

         。 

试题详情

10.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1)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         。 

(2)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         。 

(3)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         。 

(4)写出图中所示生物的食物链: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