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下列叙述与内环境稳态的实现,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
A.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
B.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
C.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的pH
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水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
[解析] 肾脏能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等废物,同时将大部分水、葡萄糖等吸收回内环境;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的平衡;而细胞呼吸主要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 B
4.孕妇身体浮肿是司空见惯的事,快生产的时候,孕妇本来是36码的脚,却穿着42码的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 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
C.血液中尿素含量多 D.血液中无机盐含量多
[解析] 孕妇怀孕时,胎儿从母体血液中吸收大量的蛋白质等养分,造成孕妇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外流,使组织液增多。
[答案] A
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 (mmol/L) |
|
|
|
|
|
|
|
|
Na+ |
K+ |
Ca2+ |
Mg2+ |
Cl- |
有机酸 |
蛋白质 |
||
① |
② |
142 |
5.0 |
2.5 |
1.5 |
103.3 |
6.0 |
16.0 |
③ |
147 |
4.0 |
1.25 |
1.0 |
114.0 |
7.5 |
1.0 |
|
④ |
10 |
140 |
2.5 |
10.35 |
25 |
- |
47 |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 根据表格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再依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要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 C
2.右图所示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周围的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正常人组织间液体的量相对恒定,依赖于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水肿的本质是组织间液体过多,即以上5种平衡失调。
[答案] D
1.(2010广州3月)下列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反应或存在的物质是( )
①葡萄糖分解成CO2、水 ②抗体与抗原反应 ③淋巴因子 ④神经递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内环境是高等哺乳动物所具有的、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的液体环境,高等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必须经过有氧呼吸才能分解成CO2、水,而有氧呼吸的全过程是在细胞中完成的。
[答案] D
9.酵母菌的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可用来生产食品和药物等。科学家将大麦细胞的LTP1基因植入啤酒酵母菌中,获得的啤酒酵母菌种可产生LTP1蛋白,并酿出泡沫丰富的啤酒。基本的操作过程如下:
(1)该技术定向改变了酵母菌的性状,这在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中属于________。
(2)从大麦细胞中可直接分离获得LTP1基因,还可采用_____方法获得目的基因。本操作中为了将LTP1基因导入酵母菌细胞内,所用的载体是_____。
(3)要使载体与LTP1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_____进___行切割。切割完成后,采用 酶将载体与LTP1基因连接。
(4)有C进入的酵母菌分别在含有青霉素、四环素的两种选择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看啤酒泡沫丰富度外,还可以怎样检测LTP1基因在啤酒酵母菌中的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重组 (2)人工合成 质粒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 (4)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存活,但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 (5)检验转基因啤酒酵母菌能否产生LTP1蛋白
8.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毒蛋白基因转入普通棉株细胞内,并成功实现了表达,从而培育出了能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抗虫棉。其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
(1)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主要包括的四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Ti质粒是农杆菌中的一种质粒,其上有T-DNA,把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是利用T-DNA___________的特点。
(3)Bt毒蛋白基因转入普通棉株细胞内并成功实现表达的过程,在基因工程中称为_____。
(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有很多种,该题中涉及的是________。
(5)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体内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_______,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答案] (1)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可转移到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3)转化 (4)农杆菌转化法 (5)目的基因是否插入了受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DNA分子杂交技术
7.如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
(1)在基因工程中,A→B为______技术,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其中①为____过程。
(2)加热至94 ℃的目的是使DNA中的_____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细胞内是通过 的作用来完成的。
(3)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末端结合,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链延伸,最终合成两条DNA分子,此过程中原料是 ,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的基因导入绵羊受体细胞常用______技术。
(5)B→D为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其中④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工作,请写出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的鉴定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B为体外DNA复制即PCR技术,与体内DNA复制原理相同,解旋方式不同,PCR技术是用高温变性使其解旋。(2)94 ℃时DNA双链解旋,破坏的是两条链之间的氢键,而在细胞内DNA复制解旋时解旋酶起相同作用。(3)PCR技术与DNA复制过程原理是相同的,即碱基互补配对,原料均为4种脱氧核苷酸。(4)转基因动物培育中目的基因的导入常用显微注射技术。(5)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为农杆菌转化法,其优点是能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分子上;在个体水平上鉴定,即通过生物体所体现的性状来判断,抗虫棉应具有的性状为害虫吞食后使其死亡。
[答案] (1)PCR DNA复制 DNA解旋 (2)氢 解旋酶 (3)4种脱氧核苷酸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显微注射 (5)农杆菌转化法 让害虫吞食转基因棉花的叶子,观察害虫的存活情况,以确定性状
6.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
(1)在基因工程中,A表示_____,如果直接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得抗虫基因,①过程使用的酶区别于其他酶的特点是______,B表示________。
(2)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其中④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有动物细胞培养和_______。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让培养液中含有一定量的CO2,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D过程中,若使用的棉花受体细胞为体细胞,⑤表示的生物技术是_____。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工作,请写出在个体水平上的鉴定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目的基因 能够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重组DNA (2)胚胎移植 维持培养液的pH (3)植物组织培养 让害虫吞食转基因棉花的叶子,观察害虫的存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抗虫性状
5.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下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答案] 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