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1916  211924  211930  211934  211940  211942  211946  211952  211954  211960  211966  211970  211972  211976  211982  211984  211990  211994  211996  212000  212002  212006  212008  212010  212011  212012  212014  212015  212016  212018  212020  212024  212026  212030  212032  212036  212042  212044  212050  212054  212056  212060  212066  212072  212074  212080  212084  212086  212092  212096  212102  212110  447348 

(四)讨论

(1)若GDM患者想了解病因是否为自身胰岛分泌功能异常,则需要测定血液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浓度。

(2)请根据血糖调节有关知识,解释要求受检者在5分钟内服完葡萄糖水的原因。

(3)相当一部分GDM患者在产后会康复。请简述康复后她们体内血糖水平偏高时的血糖调节过程。

[解析] 据表中资料可知,受检者的4次血糖测定值均高于参考值,可判断该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GDM)。如想了解病因是否来自自身胰岛分泌功能异常,需进一步测定血液中的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大量观察表明,正常情况下空腹口服葡萄糖30-60分钟后,血糖水平就可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小时后接近原来空腹水平,3小时可能稍低于原空腹水平。因此,要求受检者在5分钟内服完葡萄糖水。血糖浓度较高时,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氧化分解加快,除在肝脏和骨骼肌处合成糖原外,过多的葡萄糖还可向其他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答案] (三)患妊娠期糖尿病(GDM)

试题详情

(三)结果与分析

检测报告如下:

姓名: ××× 性别:女 测定日期:××年××月××日
样品            测定值(g/L)          参考值(g/L)
0 h              1.08              1.05
1 h              2.30              1.90
2 h               1.85               1.65
3 h               1.48               1.45

由此可判定该孕妇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二)筛检方法

受检者禁食12小时后,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0 h),然后在5分钟内口服完400 mL葡萄糖水(含75 g葡萄糖),开始服糖后1 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取其静脉血(血样品号分别为1 h、2 h和3 h)。测定所采集各血样品中的血糖浓度。

判定方法:4个样品中有3个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即可判定为患GDM。

试题详情

(一)目的、对象

目的:GDM筛检。受检者:姓名×××,妊娠25周。

试题详情

21.(10分)(2010年临沂质检)如下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正常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属于  调节。

(2)在寒冷环境中,图中的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的胰岛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它们的作用相互______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的主要的靶器官是______,若胰岛B细胞受损,人会得糖尿病,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网络是    ,其中免疫系统是通过    等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 (1)反馈 (2)b 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立毛肌 (3)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4)拮抗 肝脏 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防卫、监控和清除

22.(16分)如下图为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⑦表示过程,字母a-d表示激素,甲-丙表示器官、结构或细胞。请据图回答:

(1)当人大量失水后,调节过程为________(填数字),d表示________,乙表示______________。

(2)过程④体现的激素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3)当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⑦使甲所分泌的________(激素)增多,它与________________(激素)起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4)连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枢纽是____________,c作用是靶细胞是____________。

[解析] 当人大量失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激发饮水行为;同时刺激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增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的排出。当血糖浓度高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通过控制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使血糖降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共同调节人体内血糖的平衡。

[答案] (1)①②⑥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2)(负)反馈 (3)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4)下丘脑 组织细胞

23.(7分)(2009年广东高考题)如下图所示,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随即她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请回答问题:

(1)当铁钉刺入皮肤时,痛觉感受器可产生传向中枢的________。此人还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缩腿反应,调节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部位________ (①;②;③)。

(2)图中此人反应是一系列神经调节的结果,参与此过程调节的神经中枢有多个,包括  及丘脑。

(3)图中此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同时下丘脑的___________分泌量也增加,使垂体的   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协同调节血糖、血压以应对该紧急情况。

(4)此人脚底受伤后出现了红肿,医生担心她感染破伤风杆菌,立刻给她注射   进行应急免疫治疗。该方法属于_________(A.非特异性免疫;B.特异性免疫)。

[解析] (1)感受器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低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高级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经低级神经中枢的反射弧兴奋传导快。

(2)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有多个,有位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有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

(3)人处于应激状态时,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使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激素增多,作用于肾上腺,促进肾上腺激素分泌,协同调节血糖、血压以应对该紧急情况。

(4)为避免破伤风的产生,出现较深的伤口后应注射破伤风疫苗,进行相关的特异性免疫。

[答案] (1)兴奋 ① (2)大脑 (3)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激素 (4)破伤风疫苗 B

24.(7分)(2009年广东高考)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糖代谢异常妊娠并发症,孕妇患GDM后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对胎儿发育和自身健康带来多种负面影响。以下是某位孕妇的GDM筛检报告,请你完善。

试题详情

20.(2010江苏南通3月)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

B.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

[解析] 抗原进入机体后,处理并暴露抗原的是吞噬细胞。效应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只能增强其他免疫细胞的杀伤力。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记忆细胞不可以产生抗体。

[答案] D

试题详情

19.(2009年浙江高考题)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解析]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是细胞内寄生菌,营厌氧呼吸的代谢类型;当菌体侵入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时,说明体液免疫失败,要想消灭细胞内的菌体,必须首先借助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病原体失去寄生场所,暴露在体液中,才能与抗体结合而被消灭。

[答案] B

试题详情

18.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解析] 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引起了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因此T细胞细胞周期缩短。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T细胞成熟于胸腺;A物质为淋巴因子。

[答案] A

试题详情

17.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解析] 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转化为效应细胞,细胞周期变短,产生大量的抗体。

[答案] A

试题详情

16.(2009年上海高考题)人体内往往存在着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合理的解释是( )

A.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

B.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复制

C.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个同种蛋白质分子

D.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表达

[解析] 抗体是由特定抗原刺激产生的专一与该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特定的抗原结合。由题意知,针对一种病毒有不同的抗体,因此该病毒表面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抗原)。

[答案] 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