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解析] 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答案] A
6.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鱼类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
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解析] 池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植物的垂直分布而导致以不同植物为食的鱼类也出现分层,如四大家鱼中以浮游植物、动物为食的鲢鱼、鳙鱼分布在水的上层,以沉水植物为食的草鱼在水的中层,而肉食性的青鱼则在水的下层;当然池塘植物群落也有水平结构,从岸边到中心分布不同类群植物,必然导致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有水平结构。
[答案] C
5. 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土壤中螨类孳生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铬污染的相关性结果。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采样位点距化工厂的距离(km) |
0.01 |
1 |
10 |
30(远郊 |
农田)铬浓度(mg/kg) |
0.25 |
0.21 |
0.12 |
0.08 |
螨类密度(个/m2) |
16 480 |
2 265 |
1 047 |
1 069 |
A.污染区内螨类密度显著提高
B.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螨类数量
C.螨类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
D.螨类物种丰富度与铬污染相关
[解析]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铬浓度越高,污染区内螨类密度越高。螨类由于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活动范围小,实验常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进行计算。螨类密度与铬浓度有关,因此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表格中未反映出螨类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答案] D
4.有数字1到8的8个物种,每个物种在生物群落甲、乙、丙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群落 |
种1 |
种2 |
种3 |
种4 |
种5 |
种6 |
种7 |
种8 |
甲 |
92 |
4 |
0 |
0 |
1 |
1 |
1 |
1 |
乙 |
0 |
25 |
20 |
20 |
20 |
5 |
0 |
0 |
丙 |
0 |
65 |
20 |
10 |
3 |
2 |
0 |
0 |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解析] 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物种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A、B选项正确。分析群落丙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形,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答案] D
3.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解析] 生物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个体数量的多少。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对于单位面积上个体数目多的生物无法逐个计数。
[答案] C
2.下图(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①-甲 B.②-甲
C.③-丙 D.④-乙
[解析] 图(一):①中A、B两种生物在营养上互惠互利,两者关系应为互利共生;②中同种生物为共同的生活条件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种内斗争;③为捕食关系,且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④中A、B两种生物为了共同的生活资源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竞争。图(二):甲中两者在曲线上是处处平行的,应为互利共生关系;乙中两者在曲线上呈相反关系,应为捕食关系;丙中一种生物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数量减少,且有灭亡情况,故应为竞争关系。
[答案] A
1.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
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
[解析]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都是由多种生物组成的,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并不只有一个红树物种,还包括与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而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是由单一的物种--红松组成的,不能构成群落,而是一个种群。
[答案] D
15.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发酵食品的制作有密切关系。有人对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2)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略)
(4)实施计划
a.将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煮沸。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接种、培养。接种酵母菌时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计数、记录结果。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估算出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N0),在此之后连续观察7天,分别记录下这7天的数值,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回答问题。
①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计数之前建议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预测最可能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最终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微生物群体增长的规律研究是通过取样法测定恒定容积培养液中的菌体数实现的。此数量受容器大小、培养液多少等因素制约,因此,结果与开放环境中生物数量变化不同,有一衰亡期。
[答案] (2)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先增多后稳定再减少(其他合理假设也可) (4)a.消灭培养液中的杂菌 b.防止杂菌与酵母菌竞争,影响酵母菌生长 c.表格略(表格:有7天的记录;每天有多组记录求平均值) ①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 ②稀释酵母菌培养液
(5)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先增多,后稳定,再减少 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pH的变化
14.
如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池塘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根据该曲线判断下图中能反映该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2)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是 型。
(3)对该曲线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进行渔业捕捞的最佳时间是t1以后的某一时间
B.在t1-t2时间段种群数量快速下降
C.该种群数量在t2时达到K值
D.该曲线反映的是种群增长的“S”曲线
[解析] (1)由种群增长率曲线可知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减为零,即在t2时刻,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属于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增长的“S”形曲线。
(2)在t1时期,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出生率>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
(3)曲线中t1时期代表“S”形增长曲线中的位置。t2时期增长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K值。t1-t2时间段,种数增长率下降,但种群数量并未下降,仍在增加,只是由于天敌、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的影响导致增长率下降。
[答案] (1)B (2)增长 (3)B
13.如下图所示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_____政策。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__________类型。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________所示。
[解析] 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为:坐标系中表示年龄与个体数的关系;解答本题时,首先应分析三条曲线对应的年龄组成类型,再结合各小题作答。
A曲线表示年幼个体多而年长个体少,为增长型。我国70年代时人口就属于A型,表现为人口大幅增长。B曲线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相当,属稳定型。C曲线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多,属于衰退型。在捕鱼业中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使种群的数量稳定,才能实现可持续捕捞。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年龄组成将成为衰退型,在渔场中采用“抓大放小”的措施,会使幼年个体所占比例上升,年龄组成将成为增长型。
[答案] (1)A、B、C (2)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计划生育 (3)C (4)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