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1931  211939  211945  211949  211955  211957  211961  211967  211969  211975  211981  211985  211987  211991  211997  211999  212005  212009  212011  212015  212017  212021  212023  212025  212026  212027  212029  212030  212031  212033  212035  212039  212041  212045  212047  212051  212057  212059  212065  212069  212071  212075  212081  212087  212089  212095  212099  212101  212107  212111  212117  212125  447348 

3.(2010年湖北八校联考)有的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都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

[答案] D

试题详情

2.地球大气层中有一层臭氧层,臭氧层发生大范围的减薄现象称为臭氧层“空洞”,产生“空洞”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显著升高

B.大量紫外线通过大气层对地球表面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破坏生态环境

C.会破坏地球磁场对地球的磁屏蔽

D.大量的宇宙射线会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对地球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

[解析] 臭氧层有吸收紫外线等太阳幅射线的作用,臭氧层被破坏后会对地球表面的生物生存造成危害。

[答案] B

试题详情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解析] 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 B

试题详情

24.(6分)(2009年广东高考题)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下图。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

(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食物链(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碳循环过程中,植物可通过细胞呼吸放出CO2,又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从而使得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流动。

(2)由题意知,轮虫等浮游动物可以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鱼和鸭又可以轮虫为食,鸭还可直接捕食绿藻等,据此可写出相应的食物链。

(3)重金属属于难分解的物质,进入食物链后可沿食物链流动,并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随营养级的升高,生物体内重金属的含量随之升高,产生剧毒生物。

[答案] (1)

(2)①绿藻→轮虫→鱼→鸭,②绿藻→鸭,③绿藻→轮虫→鸭(任写两条,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3)导致重金属污染,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重金属含量过高

试题详情

23.(10分)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最主要成分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______,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_____营养级。

(2)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稗草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较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态系统中,基本组成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a是某段时间内沼气池中产甲烷杆菌的种群增长率曲线,请在下图b中画出这段时间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解析] 地球上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最终来源都是太阳能。在题中所示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水稻和杂草等构成的生产者。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如蘑菇),鸭在本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三营养级。对鼠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的方法为标志重捕法,而对无位置移动的稗草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则采用样方法。由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农田中的氮素虽然可通过物质循环得到部分补充,但少于随农产品输出的氮,为保持氮素的输入与输出的平衡,需要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图a所示产甲烷杆菌和种群增长率没有改变,则种群随时间呈指数式增长,曲线呈“J”型。

[答案] (1)太阳光能 生产者(水稻和杂草) 营腐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蘑菇) 第二、三 (2)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 (3)抵抗力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4)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 (5)如右图

试题详情

22.(12分)下图是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概念图(部分),A、B、C、D、E、F、G分别表示有关的概念,其中A、B、C、D、E表示某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箭头①的意义是“CO2由C进入A”。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代表的是________,C代表的是________,F代表的是________,G代表的是________。

(2)写出其中A、B、C、D、E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箭头②表示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仿照②的意义,写出③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 无机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碳循环 物质循环 (2)A→D→E (3)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试题详情

21.(12分)(2010年济宁质检)下图中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乙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

(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消耗生产者10 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______kg。

(3)乙图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___。

(4)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结果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流动。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E→F→D→B,按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计算,传递到B的能量最多可使B增重80 kg。t1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2以后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将维持稳定。害虫大爆发的主要原因为①害虫产生抗药性,②天敌大量死亡。

[答案] (1)CO2、含碳有机物 (2)80 (3)增长 不变 (4)①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 ②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

试题详情

20.“5·12”大地震使大熊猫部分栖息地被破坏,食物减少,迁徙的通道被阻断。国家林业局为恢复秦岭大熊猫的数量,将采取以下措施,包括大面积退耕还林、建立保护区,大面积养竹和构建秦岭大熊猫不同保护区之间的走廊等。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使大熊猫得到更多的食物

B.使大熊猫得到更大生存空间

C.增强大熊猫的变异性

D.提高大熊猫栖息地的环境容纳量

[解析] 题中所述的这些措施可分别达到A、B、C三项所述效果,但是,它们都是恢复秦岭大熊猫数量的具体效果或措施。而环境容纳量就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故提高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才是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

[答案] D

试题详情

19.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解析]   目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森林及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二是自然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三是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上是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主要是给生物另选一个条件适宜的自然环境而非动物园,水族馆等。人们大量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会干扰动物正常的生理活动,亦不可取。

[答案] D

试题详情

1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

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C.生物界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的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由蛋白质多样性直接体现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结构多样性,故ACD正确。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组成DNA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而4种碱基的配对方式是相同的。

[答案] 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