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不同的有机物,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①代表的是氨基酸的R基,②代表磷酸基团,③代表五碳糖,④代表含氮碱基,含有S的是①,含有P的是②。
[答案] A
4.有关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涉及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可以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来区分
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C.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的翻译过程是在核糖体中进行的
D.R型细菌被转化的这种现象属于可遗传变异的基因重组
[解析] 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该实验没有把DNA和其他成分分开单独观察各自的作用,因此不能证明DNA就是转化因子。
[答案] B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你认为最关键的步骤是( )
A.噬菌体DNA注入活细菌细胞内
B.利用细菌的原料和酶系统,噬菌体DNA多次复制
C.利用细菌的原料和酶系统,合成噬菌体外壳蛋白质
D.子代噬菌体的组装和释放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是噬菌体进行增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噬菌体DNA分子多次复制产生多个子代DNA分子,是增殖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
[答案] B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
A.用S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R型细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细菌与无毒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白鼠体内,测定小白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
C.从死亡小白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细菌
D.将S型细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到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观察是否发生变化
[解析] 实验的关键就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各种物质的作用。
[答案] D
1.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B.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噬菌体生长和繁殖
C.转化的有效性与提取的DNA纯度密切相关
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解析] 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因此培养基直接培养的是细菌。
[答案] B
24.(14分)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F2中取一粒黄色圆粒豌豆(甲),欲鉴定其基因型。
(1)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Ⅰ.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的豌豆与甲一起播种,并进行人工杂交实验。实验时,应先对作母本的未成熟的花采取________处理,待花成熟时再进行________。
Ⅱ.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方案中,一粒豌豆长成的植株,所结种子的数量可能无法满足统计分析的需要,为获取可信的大量实验数据,在该实验中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Ⅰ.绿色皱粒 去雄、套袋 人工授粉
Ⅱ.①甲的基因型为YyRr
②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种表现型
③若后代出现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两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
④若后代只出现黄色圆粒一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YYRR
(2)以待测豌豆为父本,以多株绿色豌豆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或在待测豌豆萌发后通过组织培养途径,增加个体数量;或花药离体培养;或无性繁殖等)
23.(8分)(2008年广东高考题)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乙病属于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Ⅱ-6的基因型为_____,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
(3)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
[解析] (1)由患病的Ⅱ-3和Ⅱ- 4个体生出一个正常Ⅲ-9,可以推断出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Ⅱ-7和Ⅱ-8生出正常的Ⅲ-12,可以确定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Ⅰ-1的基因型为aaXBXb,Ⅰ-2的基因型为AaXBY,可推知Ⅱ-5为纯合体(aaXBXB)的概率为1/2,Ⅱ-6的基因型为aaXBY;Ⅲ-13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只能来源于Ⅱ-8;(3)对于甲病来说,Ⅲ-10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Ⅲ-13的基因型为aa,生育患病孩子概率为1-2/3Aa×aa=2/3;对于乙病来说,Ⅲ-10的基因型为1/4XBXb(Ⅰ-1:XBXb→Ⅱ- 4:1/2XBXb→Ⅲ-10:
1/4XBXb),13号基因型为XbY,乙病的发病率为1/4×1/2=1/8;不患病概率为(1-2/3)×(1-1/8)=7/24。
[答案] (1)A D (2)1/2 aaXBY Ⅱ-8
(3)2/3 1/8 7/24
22.(6分)(2010年广东深圳3月)图1是同一种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图2是该生物一个细胞中的DNA含量随细胞分裂而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其中①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表示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图是____________。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分别发生在________所示的细胞中。
(4)图2中不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②与图2对应的区间________。
[解析] 图中①、②、③、④、⑤的细胞分裂方式分别为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分裂间期,故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⑤。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为体细胞。基因突变往往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即细胞分裂的间期⑤,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中。(4)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DNA含量的变化规律。在间期DNA复制前AB、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以后FH,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
[答案] (1)①②③⑤ 体细胞 (2)②④⑤ (3)⑤和②
(4)AB和FH CD
21.(12分)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B)和黄颖(Y)为显性,只要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
(1)F2中,黄颖占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________。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B(b)与Y(y)存在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F2中,白颖基因型是________,黄颖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若将F1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预计植株中黑颖纯种的比例是________。
(4)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正确分析并计算的能力。对F2性状分离比的转换是解题的突破口,12∶3∶1=(9+3)∶3∶1。据题干条件可知:B-Y-、B-yy表现黑色,bbY-表现黄色,bbyy表现白色。第(4)题采用基因填充法和后代白颖bbyy比例最大的要求,每对单独分析,就可推出亲本基因型应为Bbyy×bbYy。F1(BbYy)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只能得到单倍体,纯种的比例为0。
[答案] (1)3/4 非同源 (2)bbyy 2 (3)0
(4)Bbyy×bbYy
20.(2010年绍兴质量调测)在果蝇杂交实验中,下列杂交实验成立:
①朱红眼(雄)×暗红眼(雌)→全为暗红眼
②暗红眼(雄)×暗红眼(雌)→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中朱红眼(1/2)、暗红眼(1/2)。
若让②杂交的后代中的暗红眼果蝇交配,所得后代中朱红眼的比例应是( )
A.1/2 B.1/4
C.1/8 D.3/8
[解析] 首先判断暗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第②组亲本的基因型(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为XBXb×XBY,其子代中暗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XBY,这些果蝇交配后代中朱红眼的比例是1/4×1/2=1/8。
[答案] 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