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如下图表示人体内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多选)( )
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不存在
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够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
D.图中乙的CO2浓度最高
[解析] 甲、乙和丙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血浆和红细胞内液之间存在丙与乙的关系,所以A错误。图中丙的CO2浓度最高,D错误。
[答案] AD
7.(2010年山东德州质检)右图为人体的某组织示意图,其中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质基质,5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B.当3的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
C.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
D.3和5中的各种成分可以相互渗透
[解析] 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部位是4;过敏反应的抗体分布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表面;3和5中除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之外,其余成分可以相互渗透。
[答案] B
6.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 (1)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2)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⑤为CO2及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4)⑥可用简明语言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C
5.(2010年山东青岛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B.内环境的稳态是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解析] 当摄入食物过咸或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下丘脑的水盐平衡中枢,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以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答案] A
4.关于人体内环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氧、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毛细淋巴管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淋巴
C.唾液、抗利尿激素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D.皮肤角质层细胞游离于内环境之外
[解析] 内环境是人体内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组织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简单地讲,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而不是细胞内液。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而葡萄糖、氨基酸、二氧化碳及氧均可存在于血浆中。毛细淋巴管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与淋巴。唾液存在于口腔中,因而不属于内环境。皮肤角质层细胞是死细胞,无需物质交换与能量供应。
[答案] D
3.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解析] 题干中的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外表面,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间隙,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于突触间隙(内环境)。B、D过程发生于细胞内,C过程发生于消化道,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 A
2.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纤维素、CO2、Na+
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解析] B项中的纤维素,C项中胃蛋白酶,D项中的呼吸酶在血浆中找不到,当然它们也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 A
1.下列关于体液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的成分主要是水,不含蛋白质
B.内环境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
C.细胞质基质是体液的一部分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解析] 体液中含少量蛋白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内环境的主要成分;细胞质基质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内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的。
[答案] C
24.(11分)胰岛素生产小组利用青霉素增产的方法对重组大肠杆菌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实验操作:
①将适量大肠杆菌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编号为A、B、C、D。
②对四组按下表操作36 h。
|
A |
B |
C |
D |
正常培养 |
|
|
|
|
紫外线照射 |
|
|
|
|
(请在需要操作的相应表格中画“√”)
③统计四组胰岛素产量,产量低于A组的被淘汰,高于A组的继续重复实验。
(2)实验分析:
①设置实验组数为多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其在育种方面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
|
A |
B |
C |
D |
正常培养 |
√ |
√ |
√ |
√ |
紫外线照射 |
|
√ |
√ |
√ |
(2)①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表现出的性状具有多样性
②作为对照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③基因突变 能产生新的性状,且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