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2016  212024  212030  212034  212040  212042  212046  212052  212054  212060  212066  212070  212072  212076  212082  212084  212090  212094  212096  212100  212102  212106  212108  212110  212111  212112  212114  212115  212116  212118  212120  212124  212126  212130  212132  212136  212142  212144  212150  212154  212156  212160  212166  212172  212174  212180  212184  212186  212192  212196  212202  212210  447348 

24.(10分)近期,京、津、冀一带出现大量的美国白蛾,对树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白蛾的幼虫喜食桑叶,与家蚕构成了________关系,因此对养蚕业造成了极大威胁。

(2)在利用小蜂对白蛾进行防治时,需根据白蛾的种群密度及发生量来确定放蜂量。为了证明种群密度的调查数据接近真实值,调查时应注意取样的________性。而由于白蛾的活动特性,因此不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时采用的________法。

(3)同样是外来物种,圆白菜则因其营养丰富、口感良好、适栽范围广等特点而迅速遍布全国,成为常见蔬菜品种。据报道,属于同一品种的圆白菜,在北京栽种长成的叶球约重1-3千克,在西藏栽种则叶球最大可达6.5千克。欲通过实验检验圆白菜叶球大小到底是受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的影响,设计实验思路如下:

实验处理:在圆白菜适于播种的季节,将部分北京的圆白菜种子移至西藏栽种,待收获时观察叶球大小。

预期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预期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期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竞争 (2)随机 样方

(3)①预期一:北京的圆白菜种子移至西藏,长成的叶球与西藏的一样大

结论:圆白菜叶球大小只受环境因素影响

②预期二:北京的圆白菜种子在西藏长成的叶球与生长在北京的一样大

结论:圆白菜叶球大小只受遗传因素影响

③预期三:北京的圆白菜种子移至西藏,长成的叶球比北京的大,比西藏的小

结论:圆白菜叶球大小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说明:“预期”与“结论”对应即给分)

试题详情

23.(10分)(2009·陕西榆林高三模拟)下图表示一种多层次、多级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先将农作物的秸秆糖化处理,用以饲养家禽、家畜;取它们的排泄物,用来培养食用菌;收集残留物为养殖蚯蚓的原料;最后把蚯蚓的残留物,连同排泄物一同送到农田,物尽其用。请回答问题:

(1)依据题意,图中的a应是________;是否有能更好地充分调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试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_,所需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__。

(3)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该生态系统中,土壤中的氨能被转化为________从而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完成这一转化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

(5)该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遵循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家禽、家畜 家禽家畜的粪便、蚯蚓的残留物放入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供人类利用,同时沼渣再肥田

(2)农作物 太阳能

(3)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之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4)硝酸盐 生产者

(5)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试题详情

22.(11分)Ⅰ.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

(2)丁与庚的关系是________。

(3)如果测得戊、丁、丙三种生物在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2中曲线所示,则a、b、三条曲线分别代表的上述三种生物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Ⅱ.某生物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他们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滴加无菌水,使落叶保持潮湿。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1)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正确的实验方案:

①将甲、乙两组都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________使树叶保持潮湿。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知识, 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实验设计等。

Ⅰ.根据食物链组成及起止点,数清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条数,再根据食物链中生物与营养级的关系确定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营养级;最后根据生物的食物关系判断生物与生物间的关系。由图可以看出a放出氧气,为生产者;b的耗氧量大,为初级消费者;c的耗氧量小,为次级或三级消费者。

Ⅱ.根据题干所要证明的问题可知:实验中自变量是分解者(细菌)是否存在,所以设计实验应一组严格控制无菌条件做对照,另一组在有细菌条件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落叶分解情况,由此判断两个方案均不能达到效果,原因都是没有严格控制好单一实验变量。

[答案] Ⅰ.(1)丙和丁 (2)捕食和竞争 (3)戊 丁 丙

Ⅱ.(1)不能。方案一:甲乙两组均未进行灭菌处理,甲组落叶会分解从而无法起到对照作用。两个方案中的乙组均置于自然条件下,在自然条件下空气中不仅含有细菌,且含有分解落叶的其他微生物,因此不能说明乙组落叶分解只是由细菌引起的

(2)因为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计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3)①灭菌处理 ②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③不断地滴加无菌水 ④观察记录落叶的变化

试题详情

21.(9分)(2010·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综合练习)下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请据图分析回答:

(1)E→D和B→A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需经________________作用。

(3)若消耗生产者1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__kg。

(4)如果图二中甲、乙、丙代表图一中A、B、C,则甲、乙、丙分别依次代表的是____________。这种反馈作用对生态平衡起____________作用。

(5)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结果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O2和含碳有机物 (2)分解(者) (3)8

(4)C、B、A 调节 (5)害虫的抗药性经过(杀虫剂)选择逐代增强 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

试题详情

20.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解析] 甲图中,幼年个体数量较多,老年个体数量较少,这种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在t1时期,种群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较快。

[答案] C

试题详情

19.(2009·珠海模拟)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

[解析] 本题以生态系统为核心命题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就是用于系统流动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动是逐渐递减的,所以m4<m3<m2<m1,m是某个营养级全部个体的有机物总量,而不是每个个体的有机物的总量;当m1<5m2时,说明能量传递效率高于20%,将影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若b种群数量增加,将捕食更多的a生物,故a种群数量下降,而c和d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更多,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 D

试题详情

18.(2009·兰州模拟)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的制约

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解析] 本题考查了生物与生物的种间关系和种群数量等相关知识,立意比较新。由图可以看出,a、b两种群刚开始个体数均迅速增长,但由于食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两者发生竞争,最终导致b种群死亡。因此,这两个种群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但竞争的程度应该是由弱→强→弱,B选项是错误的。再分析a种群整体的曲线,不难发现:a种群的增长呈“S”型,这是在有限环境中受自身种群密度制约的结果,因此,C项是正确的。

[答案] C

试题详情

17.(2010·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综合练习)下列调节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作用的是(多选)                                                             ( )

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C.寒冷时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

[答案] A、B

试题详情

16.(2009·宣武模拟)如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有关生物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J”型曲线是在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无限的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曲线;而“S”型曲线是在环境中空间、食物等资源有限状态下的种群实际增长的曲线。因此阴影部分就表示了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答案] C

试题详情

15.分析以下实例,选择正确的答案                                ( )

①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

②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白斑以告诉同类

③小丑鱼喜在有毒的海葵触手间活动,以求保护

④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

⑤菜粉蝶为十字花科植物传粉,但其幼虫菜青虫又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叶为食

⑥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

可能的
答案
种内
互助
种内
斗争
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种间
互助
A





 

B


①③


 

C





 
③⑤
D


①⑤


 

[解析] ①为共生关系;②为种内互助;③为种间互助;④为种内斗争;⑤为种间互助;⑥为竞争关系。

[答案] 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