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2037  212045  212051  212055  212061  212063  212067  212073  212075  212081  212087  212091  212093  212097  212103  212105  212111  212115  212117  212121  212123  212127  212129  212131  212132  212133  212135  212136  212137  212139  212141  212145  212147  212151  212153  212157  212163  212165  212171  212175  212177  212181  212187  212193  212195  212201  212205  212207  212213  212217  212223  212231  447348 

2.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 )

A.磷脂含量                   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C.糖的种类                    D.水含量

[解析] 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答案] B

试题详情

1.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 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 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A.①④                       B.②③

C.②⑤                       D.④⑤

[解析] 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所选材料的细胞容易破裂,同时不含各种细胞器膜,植物细胞不符合要求。

[答案] D

试题详情

25.(8分)建设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人口的数量是一个重要因素。据日前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中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__________。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__。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__________,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_。

(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__________。参照该法,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写出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物圈,人类应当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实行__________的生产模式。

[解析] 本题以人口自动调控图为载体,考查种群特征、人口政策、害虫的生物防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1)在自然界中,人口和其他种群一样,由于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2)人口容纳量是一个环境的最大承受力,人口增加,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加大,生存质量下降。(3)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的人口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净增人口上千万,因此,我国采取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来控制我国人口出生率,使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4)老鼠繁殖力强,采取杀死的灭鼠办法是短暂的,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只有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就是想办法控制害虫数量。引入害虫天敌、引入害虫寄生物或致死病毒等均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维持在不危害植物生长的水平。(5)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物圈,人类应当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维持生物圈的稳态,改变“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体系,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答案] (1)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2)增加

(3)出生率 计划生育

(4)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强,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 引入害虫天敌 引入害虫寄生物或致死病毒(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5)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思维拓展] 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环境阻力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凡是涉及种群数量变化问题,一定要抓住种群特征,并结合环境阻力,科学限制种群数量,实行可持续发展。

试题详情

24.(8分)如图表示生物圈中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生物群落,①-⑨表示循环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X气体对植物伤害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除①过程吸收X处,还有部分X转化成其他物质进入土壤或水体中,并以________方式被A吸收,再用于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X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限制我国西北地区①过程总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完成①过程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若C同化的能量为a,其中由A经④过程供能比例为x,则按最低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循环的有关知识。硫循环过程中,SO2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自然状态下,大气中的SO2,一部分被绿色植物吸收,一部分则与大气中的水结合,形成H2SO4,随降水落入土壤或水体中,以硫酸盐的形式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变成蛋白质等有机物,进而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如果短时间内有大量SO2排放到大气中,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就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并出现酸雨。碳循环过程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利用光能把大气中的CO2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在食物链中,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只有10%-20%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

[答案] (1)叶 主动运输 SO2的排放量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 (2)水 太阳能 y=100a-90ax

试题详情

23.(8分)(2009·全国重点中学模拟)(13分)如图甲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乙是某种生物一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形式进行,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如果用丙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将碳循环示意图中相应的字母填在丙图中对应的营养级中。

(4)若F每增重1kg至少消耗A________kg。

(5)如果该生态系统中狗尾草大量繁殖,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右图是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记录的数目应是________。

(6)如果有一外来生物入侵,并以图乙中该种群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请在右边坐标中画出这种变化。

(7)某山地进行植树造林后发现一种昆虫数目大增,对树木造成极大危害,为探究昆虫数目大增的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求只写出课题的题目):________。

[解析]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中循环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甲图中的A为生产者,D、E、F为消费者,C为二氧化碳,B为分解者。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时,通常用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计数时,通常计数样方内的数目以及样方边的数目(注意:四个边通常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乙图中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如果有一外来生物入侵,并以该种群为食,将会使该种群数量降低,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趋向于衰退型。

[答案] (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有机物 B

(3) (4)125 (5)随机取样 8个

(6)

(7)天敌对昆虫数目影响的研究(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试题详情

22.(8分)如图为在农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农药防治(喷施DDT)和生物防治(引入捕食者)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示意图:

(1)A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防治;E点开始进行的是________防治。

(2)在A开始的防治中,一段时间后,害虫数量越来越多,其原因是:一方面害虫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害虫的天敌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E点开始的防治有何突出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I段种群数量已无明显波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的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用生态学原理解释其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阈值”(虚线所示)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已经达到了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因此图中需要防治的时间点有________。

(7)根据生态学种间关系原理,除了引入捕食者外,再写出两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害虫用农药防治,虽能在短时间降低害虫种群的数量,但随后又会迅速上升,并且一代比一代的抗药性强,长期使用农药不仅对环境污染严重,而且还会大大降低农药的杀虫效果。用生物防治,不仅能大大减少害虫的数量,还不会污染环境。对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是有积极意义的。对害虫不管使用何种防治措施,其目的都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而是控制其数量。所以必须保证这些生物的种族延续,实现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 (1)农药 生物

(2)由于DDT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DDT的毒害而减少

(3)可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4)引入天敌捕食者后,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

(5)使虫害尽量降低的同时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以维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6)A、D、E

(7)引入害虫的寄生生物或引入与害虫生活条件相同(或相似)但不危害农作物的竞争生物

试题详情

21.(8分)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下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________条,鱼类和贝类关系是________。

(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___。

(3)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的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仍能推论贝类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贝类对藻类最大滤食量在第________天。

(4)[多选题]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了,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合理的措施是________。

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②引水稀释 ③使用除草剂 ④控制污水排入

(5)有人提出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疯长。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捕食、竞争 (2)藻类爆发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产生H2S等气体

(3)挂养贝类水体的藻类密度小于对照组 5

(4)②③ (5)水花生、水葫芦疯长,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试题详情

20.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解析]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是指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包括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得随意改造、破坏生态环境,还包括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

[答案] B

试题详情

19.(2009·滨州模拟)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

A.环境染污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

[解析] 根据曲线可看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首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使社会、经济、生态三者协调发展。

[答案] D

试题详情

18.新华社2006年12月14日电,一个由中国、美国等6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遗憾地宣布,经过为期38天的联合寻找,在长江中未发现有“水中熊猫”之称的濒危物种白鳍豚,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6国科学家们指出,长江中的白鳍豚处于食物链顶端,没有任何天敌,因此其消失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是酷捕滥捞、水上运输、污染物排放等人类活动致使白鳍豚消失的”。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

A.白鳍豚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白鳍豚灭绝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较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白鳍豚灭绝使人们认识到,某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将永远失去一个基因库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解析] 白鳍豚灭绝的根本原因是其生存环境的恶化所导致的,而环境的恶化又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导致的。

[答案] 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