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2009·西城高三抽样)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包括
( )
A.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使病菌释放外毒素
B.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使病菌抗原被抗体识别结合
C.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使病菌释放内毒素
D.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使病菌抗原被干扰素识别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当抗原侵入细胞内时,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由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的酶,使得靶细胞裂解,抗原释放被抗体结合进而消灭。因此本题答案是B。
[答案] B
3.(2009·宁波高三期末)下列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 ( )
A.眼泪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C.免疫球蛋白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繁殖
D.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抵抗病毒感染
[解析] 考查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指的是通过体液中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清除抗原 。溶菌酶破坏细菌和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都是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抵抗病毒的感染是细胞免疫。
[答案] C
2.(2009·乌鲁木齐高三诊断性测试)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的哪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 ( )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艾滋病的基础知识,难度较小。艾滋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等方式。
[答案] D
1.(2009·长春高三调研)在制备抗蛇毒血清时,须将灭活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
A.体液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细胞免疫、抗体 D.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解析] 这是一道中等难度的考题,考查抗体与抗原的相关知识。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其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抗原是外来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因此,本题答案是A项。
[答案] A
15.(20分)(2009·武汉质检)为验证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验证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及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此外,还必须以________作实验用具。
(2)实验步骤
①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
②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依次滴入等量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填表;
③对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预测
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2CO3、乳酸 pH试纸,滴管
(2)②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 乳酸(或Na2CO3) ③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的Na2CO3(或乳酸)
(3)试管1 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或升高),2、3试管pH变化不明显 试管1 pH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或降低),2、3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14.(16分)(2009·广州综合测试)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分别表示体液的什么成分?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A和B液体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组织中的________(结构)完成的。
(3)A、B、C三处液体中O2浓度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人吃的食物过咸时,A、B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多,该激素作用于d过程(d过程表示水的吸收),使d过程加强,尿量减少。
(5)体液中的K+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体液中K+和Na+的平衡是通过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__来调节的。
(6)对糖尿病病人尿量多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体液各成分的关系及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知识。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首先应通过图示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到突破口。图中D液体直接注入A液体中,据此,可联想到组织液中一部分水分、少量蛋白质等物质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中,再经淋巴循环汇入血浆可以确定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A是血浆,D是淋巴。在组织中,毛细血管是血浆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结构。B和C之间水分交换通过细胞膜,氧气在组织细胞内被利用,因此,细胞内液中氧气浓度最低,组织液中的氧气向细胞内扩散,血浆中的氧气向组织液扩散。在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排钾,维持血钠和血钾含量的平衡,糖尿病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过高,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过高,又因为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方式是渗透作用,因此,肾小管对水的吸收量减少,尿量增多。
[答案] (1)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淋巴
(2)毛细血管 (3)A>B>C
(4)抗利尿激素
(5)C A和B 肾上腺 醛固酮
(6)原尿中葡萄糖含量高,渗透压高,影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13.(16分)(2009·哈尔滨模拟)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胰岛A细胞能分泌________,影响其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________,刺激Y可能是________。
(2)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________,其中①结构称为________,②结构位于________。
(3)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________,其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及产生的生理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靶细胞感受激素的“受体”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结构③通过释放化学信息直接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该化学物质称为________。
[解析]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反射,是动物在种族进化中固定下来的,有固定的神经反射路径,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改变,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从反射类型看,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先天就有的,由下丘脑控制就可完成,应该属于非条件反射。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主要功能是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要注意第(4)题中靶细胞感受激素的“受体”的结构基础是糖被,即细胞膜表面的一层糖蛋白。
[答案] (1)胰高血糖素 血糖含量降低 胰岛素分泌增加
(2)非条件反射 传入神经(纤维) 下丘脑
(3)肝脏(肝细胞) 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
(4)糖被 神经递质
12.(2009·齐齐哈尔高三期末)人的下丘脑受损,一般不会影响 ( )
A.内分泌活动的协调 B.体温恒定的维持
C.条件反射的建立 D.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解析] 考查下丘脑的功能。它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体温和血糖调节中枢。条件反射的基础是大脑皮层。
[答案] C
11.(2009·唐山模拟)动物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动物则出现寒颤现象。据此科学家得出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
B.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
C.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惟一中枢
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
[答案] A
10.(2009·黄冈高三期末)在实验条件下,测试某种恒温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强度(E)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正确结果是 ( )
[解析] 本题考查了酶的相关特性,属于基础知识的应用。酶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或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高温甚至会使酶失活。对于恒温动物来讲,体内的酶最适温度与体温接近,所以离体的细胞内的酶在高温或低温时活性都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也相应降低。因此正确答案是C。
[答案] 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