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2009·吉林白山高三模拟)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转变的大致过程是 ( )
A.光→葡萄糖→CO2 B.光→葡萄糖→ATP
C.光→CO2→葡萄糖 D.光→ATP→葡萄糖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能转化成不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不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因此D为正确答案。
[答案] D
4.(2009·天津河西高三期末)在叶绿体中,ATP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 )
A.ATP与ADP同时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B.ATP与ADP同时由叶绿体的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
C.AT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则正好相反
D.AD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为容易题。ATP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为类囊体膜;ATP主要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场所为叶绿体基质,故ATP由类囊体膜向基质运动,而ADP则相反。
[答案] C
3.(2009·吉林白山高三模拟)下列属于光反应变化的是 ( )
A.水的分解 B.ATP的水解
C.CO2的固定 D.C3的还原
[解析] 这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主要是:水在光下分解为氧气和[H],ADP和Pi合成ATP;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主要是:CO2被C5固定为C3,C3被还原为糖类。因此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2.(2009·天津河西高三期末)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是锡箔覆盖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证明了
(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为容易题。通过本实验中的处理措施可知遮光处与曝光处为对照,即实验变量为光照;通过实验结果--曝光部分遇碘变蓝,表明其产生了淀粉。
[答案] B
1.(2009·北京东城高三期末)在叶绿体内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 )
A.分布着该植物体的所有色素
B.只有叶绿素才能实现光能的吸收和传递
C.所有光合色素均能够实现光能的吸收和转换
D.只有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实现光能的转化
[解析] 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相关知识。除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中之外,其余的分布在液泡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只有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才能转化光能。因此本题答案是D。
[答案] D
17.(25分)(2011·高考预测)下表中是有关酶的实验内容,请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试管号 |
试管内容物 |
条件 |
检验 |
1 |
2mL浆糊+2mL纯唾液 |
37℃ 10min |
3滴碘液 |
2 |
2mL浆糊+2mL清水 |
37℃ 10min |
3滴碘液 |
3 |
2mL浆糊+2mL稀释10 倍唾液 |
37℃ 10min |
3滴碘液 |
4 |
2mL浆糊+2mL纯唾液 |
95℃ 10min |
3滴碘液 |
5 |
2mL浆糊+2mL纯唾液+2滴浓盐酸 |
37℃ 10min |
3滴碘液 |
(1)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 ( )
A.1,2,3 B.2,4,5
C.2,3,4 D.3,4,5
(2)在实验中,1号和2号试管比较,说明 ( )
A.酶具有催化性 B.酶具有专一性
C.酶具有高效性 D.酶作用需适宜条件
(3)在实验中,1号和3号试管比较,说明 ( )
A.酶具有催化性 B.酶具有专一性
C.酶具有高效性 D.酶具有稳定性
(4)在实验中,1号和4号试管比较,说明 ( )
A.酶具有高效性 B.酶具有专一性
C.酶活性受温度影响 D.酶具有稳定性
(5)在实验中,1号和5号试管比较,说明 ( )
A.酶具有高效性 B.酶具有专一性
C.酶具有稳定性 D.酶活性受pH影响
(6)下列有关酶的特性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是 ( )
选项 |
实验目的 |
主要实验步骤 |
A |
pH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
向三支试管中依次加入:2mL 3%可溶性淀粉溶液、1mL不同pH的缓冲液和1mL新鲜唾液;在适宜温度下保持5min;用斐林试剂检验 |
B |
酶催化具有高效性 |
实验组:2mL
3% H2O2溶液+1mL过氧化氢酶溶液;保温5min 对照组:2mL 3% H2O2溶液+1mL蒸馏水;保温5min |
C |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
实验组:2mL
3%可溶性淀粉溶液+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后加碘液检验 对照组:2mL 3%蔗糖溶液+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后加碘液检验 |
D |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温度 |
5mL 3%可溶性淀粉溶液+2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分钟将溶液温度升高10℃,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
[解析] 1号与2号相比1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内含唾液淀粉酶,可证明酶具催化性;1号与3号相比,3号唾液稀释10倍后仍具催化性,表明酶具有高效性;1号与4号相比,4号唾液经过了加热煮沸,可验证酶催化需适宜温度,1号与5号相比,5号唾液中加入了浓盐酸,可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6)B项中,要证明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应该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而不能与无催化作用的蒸馏水相比较;C选项中鉴定试剂应使用斐林试剂,不应使用碘液;D项中,缺少对照实验,应该设计成一系列温度梯度的实验进行对照,得出最适温度。
[答案] (1)B (2)A (3)C (4)C (5)D (6)A
16.(30分)(2009·大连质检)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对于生物的新陈代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比较温和等特性,根据作用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胞内酶和胞外酶。
(1)图为某酶的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生成物量和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在反应物足够多的情况下),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至少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胞外酶如________________,在合成分泌过程中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酶的分布位置与它的作用体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有关的酶分布在________,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________中。
(4)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生物体内进行着多种多样的反应,所以生物体内也有多种多样的酶,如连接两段DNA分子的________,在DNA复制时起重要作用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转录时起重要作用的酶有________。
[解析] 分析图解就可以看出,40℃左右时酶的催化效率最高;40℃以下时,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50℃以上时,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因为40℃左右时生成物的量随着时间的延长是直线增加,且增加幅度最大,温度低于40℃时生成物的量增加幅度小,但是温度在50℃左右时,生成物的量不是逐渐增加。各种消化酶都是胞外酶。
[答案] (1)40℃左右时,酶的催化效率最高;40℃以下时,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50℃以上时,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答其中任意两条即可) (2)消化酶(其他的正确也对)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缺一不可)
(3)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细胞质基质 (4)DNA连接酶 DNA解旋酶 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DNA解旋酶)
15.下列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
[解析] 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反应能够进行,但是酶的催化作用依然需要能量,只是需要的能量降低而已。
[答案] C
14.如图中的曲线是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根据有关实验结果绘制的。其中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 ( )
[解析] 酶的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来讲的,所以必须是酶与无机催化剂催化同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作对照,并且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故答案应为A。
[答案] A
13.(2009·广州高三调研)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酶参与的反应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B.人体中不同的酶所需的最适pH可能不同
C.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升高
D.细胞中催化反应的酶如果是蛋白质,则需要更新;如果是RNA则不需要更新
[答案] 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