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解析: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使用杀虫剂之前,害虫种群个体中就存在抗药性差异(变异),有的具有抗药性,有的无抗药性。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之后,杀虫剂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害虫,使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所以杀虫效果下降。
答案:B
7.据研究,现代的长颈鹿是由古代的一种颈和前肢较短的古鹿进化而来的,对长颈鹿的进化过程解释正确的是 ( )
A.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是由于长期伸长和使用的结果
B.由于食物缺乏,导致古鹿发生变异的结果
C.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的结果
D.变异、选择、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析:长颈鹿和古鹿是不同的物种,其形成过程有三个基本环节:变异、选择、隔离。首先,古鹿原来就存在着变异,有的颈和前肢长,有的颈和前肢短,当食物缺乏时,颈和前肢长的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同时把长颈基因遗传给后代,经过若干代的选择,鹿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长颈基因的频率逐渐增大,达到一定程度,便产生生殖隔离,形成现代的长颈鹿。
答案:C
6.(2010·菏泽质检)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 (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答案:B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和进化
②生殖隔离只能通过地理隔离来实现
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④不同物种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⑤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A.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⑥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没有地理隔离也可能形成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不同物种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隔离、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答案:C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共同进化无关
解析:基因突变不受环境控制,环境只是对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保留种群中有利的变异类型,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共同进化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有直接联系。
答案:D
3.(2010·太原模拟)有关物种叙述正确的是 ( )[高&考%资(源#网]
①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③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不同的种群不一定不属于一个物种,只要未形成生殖隔离,均应视作同一物种。并不是所有的物种形成都需要地理隔离。
答案:C
2.隔离在物种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解析: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使得基因交流中断,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但并不是所有的物种形成都需要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育种。
答案:B
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地基因重组,但却导致了自然界没有的定向变异的产生
B.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它打破了自然界生殖隔离的限制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
解析:人工诱变的本质是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但不能控制突变方向。
答案:C
15.(2010·海淀质检)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 。
(2)图乙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 性。(3)试解释绿潮“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的主要原因: 。
(4)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图所示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要求答出两点主要原因)
。
(5)某市许多景区水域都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晦暗,透明度减小,景致大为减色。相关部门为了湖水还清,曾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此种处理方法虽然可以取得眼前的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并可能危害到 生物。
(6)某些景区采纳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下图所示植物,同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在修复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中,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是:①利用了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 关系,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②草食鱼类可以 ,制约了浮游藻类的数量。
解析:(1)由图示可知,春季湖泊中无机盐的浓度高,引起浮游藻类数量增加,夏、秋季节随水体中无机盐的浓度降低,浮游藻类数量减少,由此可知无机盐浓度是影响藻类大量繁殖最主要的因素。(2)由图示可知,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从上游流到下游含量明显降低,说明此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其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恢复力稳定性较低。(3)绿潮后期蓝藻大量死亡后,尸体被微生物分解,该分解过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中氧气明显降低。(4)水华严重时,藻类大量繁殖覆盖在湖泊表面,挺水植物由于缺乏光照和氧气,常会导致死亡。(5)使用化学杀藻剂虽然在短时间内有较好的净水效果,但会引起水体污染,同时对水中的直接或间接以藻类为食生物也会有一定的危害。(6)挺水植物与藻类植物是竞争关系,可以通过引入挺水植物来制约藻类的数量。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以捕食水体中的藻类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藻类的数量。
答案:(1)无机盐浓度(注:“无机盐浓度”为得分点,若增加“温度”因素不扣分)
(2)抵抗力稳定
(3)大量的蓝藻死亡后,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微生物的分解过程消耗了水体中大量的氧气(注:答案必须指向微生物对死亡蓝藻的分解)
(4)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
(5)污染水体(或环境) 水域中直接或间接以藻类为食的
(6)竞争 捕食藻类
14.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 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6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 增长,在 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和沙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地点[高&考%资(源#网] |
土壤肥力 |
土壤含水量 |
沙棘叶片光 合色素总量 (mg·g-1) |
沙棘日平均光合速[高&考%资(源#网] 率(释放O2mg· m-2·h-1) |
|
有机质含 量(%) |
氮含 量(%) |
表层-60 cm(%) |
|||
山坡地 |
0.595 |
0.015 |
7.0 |
2.44 |
960 |
河滩地 |
0.202 |
0.003 |
15.0 |
2.82 |
1280 |
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组 ,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
(4)河滩地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元素通过 和 返回大气中。
(5)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 措施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
解析:(1)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应采用样方法。(2)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遵循“S”型曲线;从曲线中看出,在2002-2004年(区段),曲线斜率最大,表明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3)从表中数据看出,山坡地土壤肥力比河滩地大,含水量小,而光合作用总量小,说明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设计实验时,B组土壤含水量与山坡地相同(或土壤含水量低于河滩地),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结果A组由于含水量大而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4)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5)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为减少环境污染,可以采用施放性引诱剂、用黑光灯诱杀、引入沙棘木蠹蛾的天敌等措施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
答案:(1)样方 (2)“S”型 2002-2004
(3)土壤含水量与山坡地相同(或土壤含水量低于河滩地),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
(4)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5)施放性引诱剂(用黑光灯诱杀、引入沙棘木蠹蛾的天敌等合理答案均可)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