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2010·广州月考)把混有反应物的液体,加到捣碎的土豆汁液中(酶液),在37℃下观察到某些反应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甲设计的对照实验是用蒸馏水代替反应物,加入酶液中,也可观察到该反应现象;学生乙设计的对照实验是用蒸馏水代替酶液,加入反应物中,则观察不到该反应现象。下面是对此问题的解释,其中可能性最大的一项是( )
A.酶催化的反应即使完全没有反应物,也可缓慢进行
B.酶由于被蒸馏水溶解出来,因而能进行反应
C.由于该酶液中混有与反应物相同的物质
D.由于该酶液中混有催化同一反应的多种酶
解析:比较三个实验:①反应物+酶→反应;②蒸馏水+酶液→反应;②蒸馏水+酶液→反应;③反应物+蒸馏水→无反应。从①、③可知反应的发生需酶的催化,酶来自酶液;从①、②可知,酶液中不仅有酶,而且存在反应物。
答案 C
8.(2010·常州模拟)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人体消化酶作用规律的是( )
A.Ⅰ和Ⅲ B.Ⅱ和Ⅲ C.Ⅰ和Ⅳ D.Ⅱ和Ⅳ
解析 人体消化酶的最适温度在37℃左右,对应曲线Ⅱ。
答案 D
7.(2009·东莞联考)下列各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
解析 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酶可以降低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答案 C
6.(2010·芜湖一检)通常情况下,正常动物细胞中不具有的酶是( )
A.复制DNA所需的酶
B.转录合成RNA所需的酶
C.翻译合成蛋白质所需的酶
D.逆转录合成DNA所需的酶
解析 逆转录酶是某些病毒所特有的,正常动物细胞中没有。
答案 D
5.(2010·金华一中期中)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A.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
B.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
C.a、b、c表示底物的浓度,则a>b>c
D.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a>b>c
解析 本题考查反应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同一反应时间内,a中反应物的量最低,c中反应物的量最高,则可能是a中酶浓度高,c中酶浓度低。
答案 B
4.(2010·宁波模拟)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可见其上面呈蓝色的斑块个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 唾液煮沸或与酸混合,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淀粉不水解;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不催化淀粉水解,所以圆点1、2、3遇碘液均变蓝;圆点4中淀粉会被水解,遇碘液不变蓝。
答案 C
3.(2010·安溪模拟)将1毫升5%的胃液溶液倒入装有10毫升蛋白质胶体的试管内,置于25℃的温水中水浴,研究其对蛋白质的消化情况。下列各方法中能提高酶活性的是( )
A.把实验温度提高到37℃
B.在试管内再加入1毫升5%的胃液溶液
C.将pH由3调节为7
D.在试管内加入1毫升唾液
解析 温度为37℃比25℃时更适于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发挥。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2.2,故C项pH调节为7时,酶可能将变性失活。D项加入1毫升唾液,唾液中无蛋白酶,故唾液作为溶剂,则会使溶液的pH变大,酶活性下降。B项虽然能够提高反应速率,但不能认为是酶的活性提高。
答案 A
2.(2010·南昌一模)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下列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右图表示的是( )
A.温度 B.反应物浓度
C.pH D.抑制剂浓度
解析 过高的温度和pH都会使酶失活,反应速率降为0;抑制剂会抑制酶的活性,反应速率也会随之降低;反应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反应速率会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受酶浓度的限制,反应速率达到最高点后不再增加。
答案 B
1.(2010·长沙一调)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3%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找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 ( )
|
方法 |
观察结果 |
1 |
常温下自然分解 |
氧气泡少而小 |
2 |
常温下加入Fe3+ |
氧气泡稍多而小 |
3 |
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
氧气泡极多而大 |
4 |
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
氧气泡少而小 |
A.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
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D.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
解析 本题为实验分析题,根据题目给出的四种实验方法和现象,应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如下:
①比较1、2和3可知,加Fe3+比自然情况下分解产生氧气泡稍多,而加入新鲜的肝脏提取液,氧气泡多而大,说明肝脏提取液中含有强烈催化作用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显然是酶,同时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②酶的催化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所以酶的催化条件具有温和性。
③比较1、3、4可知,煮沸的鲜肝提取液已失去催化作用,说明高温使酶失活,这进一步说明酶催化条件的温和性。
④由本题实验中只有H2O2溶液这一种,无法知道提取液中的酶能否催化其他反应,即无法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 C
5.(2009·青岛质检)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对于生物的新陈代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比较温和等特性;根据作用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胞内酶和胞外酶。
(1)右图为某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生成物量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在反应物足够多的情况下),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至少写两条)40℃左右时,酶的催化效率最高;40℃以下时,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50℃以上时,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答其中任意两条即可)。
(2)胞外酶如消化酶(其他答案正确即可),在合成分泌过程中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缺一不可)。
(3)酶的分布位置与它的作用体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如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
(4)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生物体内进行着多种多样的反应,所以生物体内也有多种多样的酶,如连接两段DNA分子的DNA连接酶,在DNA复制时起重要作用的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转录时起重要作用的酶是RNA聚合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