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2009·汕头模拟改编)下列关于人体内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A.蛋白质具有多样性,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B.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的碱基有C、G、A、T、U
C.人体内的酶都是蛋白质,激素也都是蛋白质
D.蛋白酶也是蛋白质,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
解析 蛋白质具有多样性,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的碱基有C、G、A、T,但不含U。蛋白酶是一种蛋白质,蛋白酶主要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形成多肽,不能水解所有的肽键。人体内的酶都是蛋白质,在人体中没有发现RNA构成的酶。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如雄性激素属于固醇类。
题组二: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1.(2010·烟台学段测试)2008年8月底,在市场上出售的某些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及液态奶中被检测出三聚氰胺,这是一些不法商家为了提高奶粉及液态奶中的含氮量而添加的。一般说来,每100克蛋白质平均含氮为16克,这些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 ( A )
A.-CO-NH- B.游离的氨基 C.游离的羧基 D.R基
解析 每个肽键都含有一个N原子,故蛋白质的N主要分布在肽键中。另外,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少数氨基酸的R基上也含有N原子。
(1)实验材料:
①海藻糖;②细胞培养液及其他相关材料;③适量哺乳动物细胞。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该细胞应具有 的特点。
(2)操作过程:
①取适量哺乳动物细胞,等分成甲、乙两组,向甲组细胞中添加 ,向乙组细胞中添加 。
② 。
③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的生活状况。
(3)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是 ,则说明该海藻糖在低温下对普通哺乳动物组织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解析 (一)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就个体而言,具有该特征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含有相关的遗传物质。(二)研究海藻糖对普通哺乳动物组织细胞是否也具有相同的保护作用,自变量是海藻糖,可用添加海藻糖的培养液和普通的培养液进行对照;因变量是对-271℃的耐受度,可放在相应的低温环境中速冻几小时进行检测。其他为无关变量,应注意控制,如选用的组织细胞应不含海藻糖且不能合成海藻糖。
答案 (一)自然选择 该生物细胞内具有参与海藻糖合成的相关基因 (二)(1)自身不含海藻糖且不能合成海藻糖
(2)①含海藻糖的培养液 等量的普通培养液 ②将甲、乙两组细胞均控制在-271℃的条件下冰冻数小时
(3)甲组细胞均生活良好,乙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
17.(2010·烟台模拟)已知菠菜的干叶病是由干叶病毒导致的,但不清楚干叶病毒的核酸种类,试设计实验探究。实验原理:(略)
(1)实验材料:苯酚的水溶液(可以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分离)、健康生长的菠菜植株、干叶病毒样本、DNA水解酶、其他必需器材。
(2)实验步骤:
①选取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菠菜植株,编号为a、b。
②
。
③
。
④
。
⑤再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株菠菜的生长情况。
(3)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 。
② 。
答案 (2)②用苯酚的水溶液处理干叶病毒,并设法将其蛋白质和核酸分离,以获得其核酸 ③在适当条件下,用DNA水解酶处理干叶病毒样本的核酸 ④一段时间后,用处理过的核酸稀释液喷洒植株a,用未处理的核酸稀释液喷洒植株b (3)①若植株a、b都出现干叶,则病毒的核酸是RNA ②若仅植株b出现干叶,则病毒的核酸是DNA
的结果;对“熊虫”个体而言,具有这种特征的根本原因是
。
18.(2009·南通最后训练)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②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________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
(2)此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_________________作为因变量。
(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
①若1组漏斗液面比2组高,则说明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实验是通过处于不同温度条件的渗透系统中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探究温度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此自变量应为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因变量是漏斗内液面高度的变化。低温可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低温还可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 (1)渗透
(2)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 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
(3)①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减慢
②若2组漏斗的液面比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加快
③若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温度高低并不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4)①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功能
②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呼吸释放能量的过程
17.(2009·广东卷,31)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_______,尿素含量________。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________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________作用,为细胞提供__________。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解析 (1)由图示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逐渐减少,尿素含量逐渐增多。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故尿素为细胞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
(2)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可形成蛋白质;葡萄糖为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在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后可释放大量能量,供给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3)转氨酶在肝细胞内,正常情况下不能穿过细胞膜。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发生病变或已经死亡,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1)不断减少 不断增加 氨基酸代谢
(2)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呼吸 能量
(3)细胞发生病变或已经死亡
(4)选择透过性
16.(2010·泰州模拟)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 。
(2)若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是肝细胞膜,进食后3-4小时,C代表的激素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会增多,促进物质E转化为物质F,F最可能是 。
(4)若是神经元细胞膜,则在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该状态的维持有赖于图中a和d过程,则a和d过程分别运输的物质是 。
(5)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做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________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糖蛋白 (2)O2、CO2 (3)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葡萄糖 (4)内负外正 K+、Na+ (5)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离心 一定的流动性
15.(2009·杭州七校联考)实验表明,正常情况下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这是因为 ( )
A.细胞膜上含有蛋白质分子
B.细胞内维生素D的浓度过低
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细胞膜上维生素D的载体较多
解析 维生素D属于脂质,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也是脂质,故根据化学上“相似相溶”的原理,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
答案 C
14.(2010·临沂模拟)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对此过程的不正确说法是 ( )
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B.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C.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解析 由题干可知,Na+、K+的运输需消耗ATP,是主动运输过程;载体蛋白具有相对专一性,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也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于Na+、K+进出细胞的数量不均衡,故可导致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答案 B
13.(2010·福州模拟)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 ( )
A.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与肝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
B.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以直接接触方式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D.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解析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化学物质,如选项A;二是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如选项B;三是通过细胞通道,如选项C;选项D是细胞内的信息传递。
答案 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