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自动调节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动物
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可循环流动的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自动调节能力很强;两栖动物生活离不开水,必须生活在水充足的地方;任何生态系统的能量都是单向流动的;分解者是构成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答案:D[高&考%资(源#网]
6.下列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密度最大[高&考%资(源#网]
B.单细胞藻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它们可积累大量的有机物
C.湿地生态系统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它还有“地球之肾”的美称
D.若输入一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少于输出的能量,则意味着城市污染加重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动植物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但种群密度并不一定是最大的;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较大,合成的有机物较多,但由于大量海洋动物的存在,积累有机物并不很多;湿地生态系统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能够补充地下水,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的作用,同时,对于净化工农业生产中排放的有毒污水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肾”的美称;城市污染程度的大小取决于污染物排放量,与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多少关系不大。
答案:C
5.(2010·荆州模拟)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C.a与c是竞争关系
D.a→b→c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解析:如a增加,则b减少,c增加;如a减少,则b增加,随之c减少。所以a捕食b,b捕食c。
答案:B
4.如图代表某一生态系统,错误的说法是 (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
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
C.能量流动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
D.图示细菌与植物间的箭头指向,表明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均可循环利用
解析:图示细菌指向植物的箭头只可代表物质循环,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答案:D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沼泽地、红树林、泥炭地都属于湿地,能调节水流量控制洪水
B.森林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其抵抗力稳定性强于农田
C.草原上的动物大多能挖洞或快速奔跑,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
D.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但分解者的功能较弱
解析:草原上的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降雨量而不是光照强度。
答案:C
2.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
A.仅限于绿色植物
B.仅限于自养生物
C.全部自养生物和部分异养生物
D.全部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
解析:凡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均属生产者,它主要指绿色植物,还包括光合细菌及化能合成细菌等。
答案:B
1.下列各项中,包含非生物因素的是
(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物种
解析: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其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答案:C
1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产生的氧气可以利用到图解中的哪些过程? (填数字)。
(2)请写出图解中的食物链(用字母与箭头表示): 。
(3)从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来看,还缺少的成分是 。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主要是 ,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
(4)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 kJ。
(5)分析上图,用箭头、文字、字母完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解析:图中出现了空气、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少阳光、水和无机盐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③是呼吸作用,⑤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其实质也是呼吸作用,氧气可以利用到呼吸作用过程中。在进行能量计算时,由于题干中对能量传递效率大小没有明确,所以要考虑到最高营养级获得能量的范围。
答案:(1)②③⑤ (2)A→D→C (3)阳光、水和无机盐等(不可缺少阳光) 腐生细菌和真菌 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4)a/100-a/25
(5)如图。
14.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 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 。
(2)图1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 。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 kJ。
(3)过程④表示 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 。
(4)由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 。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特点是 。
解析:图1中①为光合作用,②为摄食,③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④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与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 了物质的循环,与此相伴的能量流动,则是单向不循环的。
答案:(1)CO2 有机物 (2)高 3.0×107 (3)分解者的分解 群落 (4)带有全球性的循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3.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请回答:[注:能量单位为:J/(cm2·a)]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2)图中A代表 ,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 。
(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J/(cm2·a),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
(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为生产者、植食动物、肉食动物经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随营养级的升高所得能量变少,所以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输入的有机物要增多。第二营养级传递给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0.25+5.1+0.05+2.1-5=2.5,生产者传递给植食动物的能量为0.5+2.5+4+9-2=1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3+23+70+14=110,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4/110=12.7%。
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答不全不得分)
(2)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3)110 12.7%
(4)自动调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