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四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细胞。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装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下列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答案:D
5.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 ②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转动较省力 ③使用完毕之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 ④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 ⑤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⑤ D.③⑤
答案:D
4.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以观察到,则异物可能存在于
A.物镜上 B.目镜上 C.实验材料上 D.反光镜上
答案:B
3.(杭州模拟)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解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实验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答案:A
2.用显微镜检查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解析:装片移动原则是“同向移动”,像在何方就向何方移装片。
答案:A
1.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必须用低倍镜先找到合适的部位,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换上高倍物镜,这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由于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为了得到适宜的亮度,可调节光圈及反光镜。
答案:D
8.下面是某校某班同学在“生物技术实践”课中进行的实验,请回答:
(1)在20世纪50年代,酶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到了70年代又发明了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________。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中,常用的包埋材料是________。
(2)某一同学运用PCR技术,准备对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一个DNA分子进行体外扩增。他往扩增仪中加入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此外还应加入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体外扩增过程包括了三个连续的步骤分别是变性、______和________。
(3)还有同学将大肠杆菌破碎并提取得到大肠杆菌蛋白质,一同学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将得到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在电泳过程中,影响蛋白质迁移速度的因素包括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分子的形状等。而另一位同学则利用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下图),他在操作中加样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待蛋白质接近色柱底端时,用试管连续收集流出液。先收集到的蛋白质与后收集到的蛋白质的区别是________。
答案:(1)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容易与产物分离,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能反复利用 多酶系统(一系列、多种酶) 海藻酸钠 (2)DNA聚合酶 引物 复性 延伸 (3)带电性质 分子大小 ④①②③ 先收集到的蛋白质分子量大、后收集到的分子量小
7.1970年,特明和巴尔的摩证实了RNA病毒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并发现了催化此过程的酶。图为形成cDNA的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催化①过程的酶是________。
(2)③过程也称为DNA的变性,此过程在温度高达90℃-95℃时才能完成,说明DNA分子具有________性。
(3)由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________,两者在作用特性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4)江苏有一道凉菜--白斩鸡,鸡肉嫩而不韧、味美鲜香。其加工过程中添加了从木瓜中提取的酶制成的“嫩肉粉。”下列有关嫩肉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嫩肉粉”可能是通过催化细胞间的纤维素水解而实现“嫩肉”的
B.与高温蒸煮相比,“嫩肉粉”是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而实现“嫩肉”的
C.“嫩肉粉”应在蒸煮鸡肉时加入,才能实现“嫩肉”
D.“嫩肉粉”是一种化工产品,不利于人体健康,实际应用中能少则少、能无则无
解析:由题图可知,RNA→DNA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②⑤都是DNA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PCR扩增使用的某些酶具有耐高温的特性。
答案:(1)逆转录酶 (2)稳定 (3)DNA聚合酶 催化⑤过程的酶耐高温 (4)B
6.如图表示菊花的嫩枝和月季的花药和离体培养过程,请回答:
(1)对菊花来说,要选取生长旺盛的嫩枝来进行组织培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对月季来说,适宜花粉培养的时期是________期。为确定花粉是否处于该时期,最常用的镜检方法是________。
(2)在培养嫩枝组织和花粉的培养基中都要加入一定的植物激素,常用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
(3)两种植物组织培养都需要接种,在进行接种时应注意( )
①接种室要消毒 ②只要戴口罩,操作时便可说话 ③外植体可预先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浸泡,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后,再用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④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⑤接种完毕应立即盖好瓶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4)月季的花药培养与菊花的嫩枝组织培养不同,从植物产生的途径来说,花粉植株产生的途径除了图中所示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阶段发育而来,这两种发育途径的差别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的B过程都需要________,因为愈伤组织形成幼小植物后,植物需要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两种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主要因为其分裂分化能力强;被子植物花粉发育过程要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其中单核期是绝大多数植物花药培养的适宜时期。花药培养中常用的镜检方法为醋酸洋红法和焙花青?铬矾法。在组织培养中常要加入一些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培养的不同时期加入激素的比例不同,对于花药培养来说,还要加入赤霉素等激素。组织培养中要求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因为一旦出现细菌或真菌污染,就会导致实验失败,其要求除题目中提到的①③④⑤项外,还有工作人员即使戴上口罩,也不许说话、咳嗽等。花粉植株的产生也可以通过胚状体诱导而成。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条件,所以当幼小植物形成后,需要光照。
答案:(1)生长旺盛的嫩枝生理状况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单核 醋酸洋红法 (2)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3)C (4)胚状体 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5)光照
5.玫瑰精油被称为“液体黄金”,其提取方法( )
A.只能用水蒸气蒸馏法 B.可用蒸馏法和压榨法
C.可用蒸馏法和萃取法 D.可用压榨法和萃取法
解析:用玫瑰花提取精油,根据玫瑰花的干湿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鲜玫瑰花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干玫瑰花可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一般不采用压榨法。
答案: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