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A.PCR技术--扩增蛋白质
B.动物效应B细胞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
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
D.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单倍体植物
9.下列人体细胞中,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三种的是
A.心肌细胞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C.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 D.神经细胞
8.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很可能是
A.人的白细胞 B.鸡的红细胞 C.蛔虫的体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7.图甲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分别表示蛋白质分子与磷脂分子,二者均属内环境成分
B.若图甲中的M侧为肠道,那么N侧则是毛细血管腔
C.图乙中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
D.图乙中C、D分别表示神经递质与神经受体,C的释放表明突触前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6.表中各项能用右图表示的有
项目 |
横轴代表意义 |
![]() |
① |
P为杂合子时,子代自交的代数 |
各代杂合子所占比例 |
② |
增长型种群中,个体的年龄 |
个体数目 |
③ |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 |
能量 |
④ |
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 |
抵抗力稳定性 |
⑤ |
血糖浓度 |
胰岛素含量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5.将某种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
和35℃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处理图1中有
关数据得到图2、图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光强小于1时,温度是呼吸作用的限制因素,不是真正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B.当光强大于7时,25 ℃比15℃条件下植物的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大
C.图2表示在5℃一35℃下该植物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
D.图3表示在5℃-35℃下该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变化
4.蛋白质在细胞中存在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游离状态,另一种是结合状态。被膜固定起来的结合状态蛋白质不可能是具有生理作用的
A.酶 B.载体 C.抗原 D.激素
3.下图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1和B细胞都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B.细胞2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
C.合成a所需原料及合成场所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
D.注射的疫苗可直接刺激细胞3产生大量物质b
2.下图表示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的一个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中还持续伴随着“光能→……→热能”的转换
B.小麦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可以进行①-④的全部过程
C.过程②和④分别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D.过程③中[H]被氧化后的产物会继续为叶绿素a提供电子
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
5分钟的现象 |
再过5分钟 |
滴加清水5分钟 |
|
① |
0.3 g·mL-1蔗糖溶液 |
x |
无变化 |
质壁分离复原 |
② |
0.5 g·mL-1蔗糖溶液 |
质壁分离 |
y |
无变化 |
③ |
1 mol·L-1KNO3溶液 |
质壁分离 |
质壁分离复原 |
z |
④ |
1 mol·L-1醋酸溶液 |
无变化 |
细胞大小无变化 |
细胞大小无变化 |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原生质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