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动物在新陈代谢方面不同于植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A.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
B.动物不能利用太阳能和化学能
C.动物能直接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太阳能和化学能为自身所需
D.动物体内细胞不能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答案:A
解析:动物属异养生物,不能把无机物转化成为有机物。
17.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商的装置如图3-6-12所示。
关闭活塞,在25 ℃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3-6-12
(1)装置1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代表______值,y代表_____________值。
(3)若测得x=200 mm,y=30 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值为______。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则应将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进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设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吸收呼吸产生的CO2 (2)消耗氧的体积 消耗氧和释放CO2体积之差 (3)0.85 (4)黑暗;避免因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作用的气体量的变化 (5)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 用于校正装置1和2内因物理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呼吸商的概念,平常无特殊说明呼吸商为1,而本题中的呼吸商为0.85。
PK重点线
图3-6-13表示一株生长迅速的植物在24小时内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3-6-13
(1)在当日______时,该植物既没有CO2的净吸收,也没有CO2的净释放。
(2)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每小时的呼吸速率为______mg/h,最高光合作用速率为______mg/h(用CO2的量表示)。
(3)列出该植物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的代数式(用CO2吸收量表示):______。
(4)在炎热的夏季中午12点左右,与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相比,该植物叶绿体内C3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曲线中哪些资料显示该植物正在迅速生长?试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将14CO2提供给C4植物,则14C在细胞内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00和18:00 (2)12 87 (3)(A+C)-B (4)降低,因为气孔关闭导致CO2供应不足,根据C5+CO2→2C3,所以C3的量减少 (5)A和C的面积代数和远远大于B面积数,说明该植物有机物积累远远大于有机物消耗,该植物正迅速生长 (6)14CO2→14C4→14C3→(14CH2O)
解析:本题考查识读图表的能力。
16.图3-6-11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水稻幼苗(水稻A和水稻B)和小麦幼苗(小麦A和小麦B)在不同氧体积分数时CO2的释放量。
图3-6-11
(1)上述曲线表明,直接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类型和呼吸速率的因素是______。
(2)图中水稻A和小麦B两条曲线表示______呼吸时的速率,小麦A和水稻B两条曲线表示______呼吸时的速率。
(3)在氧体积分数为______%时,水稻幼苗的有氧呼吸速率与无氧呼吸速率大致相等,这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当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的______,而生成的ATP数量是无氧呼吸的______倍以上。
(4)当水稻幼苗进行两种呼吸并且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致相等时,小麦以______呼吸为主要形式。
答案:(1)氧浓度 (2)无氧 有氧
(3)7.8 1/3 6 (4)有氧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有关计算。
15.某课外活动小组拟用下列步骤测定植物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a.按图3-6-10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
图3-6-10
b.向250 mL的锥形瓶中加入20.0 mL 0.02 mol/LBa(OH)2溶液;
c.称取刚萌发的小麦种子W g,装于尼龙小篮内,并塞紧瓶塞;
d.每10 min左右,轻轻摇动锥形瓶;
e.1 h后,打开瓶塞,取出小篮,向Ba(OH)2溶液中加入1-2滴酸碱指示剂。用0.01 mol/L草酸(H2C2O4)溶液进行中和滴定。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小麦种子呼吸作用时,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
①细胞质基质 ②核糖体 ③高尔基体 ④线粒体 ⑤内质网
A.①⑤
B.②④
C.④
D.①④
(2)实验过程中,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主要是______,温度计上的读数将会______。原因是______。
(3)第10 min左右,轻轻摇动锥形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管中的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滴定时,消耗V mL的0.01 mol/L H2C2O4溶液,则该条件下小麦种子的呼吸效率(单位:mg CO2/g·h)为______ 。
答案:(1)D (2)CO2、H2O、C2H5OH 上升 呼吸作用 释放能量,使瓶内温度升高 (3)防止溶液表面形成BaCO3,影响对CO2的吸收 防止空气中CO2进入锥形瓶,影响实验效果 (4)(1.76-0.44V)/W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呼吸作用的知识点。该题也可以改为实验设计题,来检测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
14.2010湖北模拟 医学上利用氧气驱除蛔虫,其原因是( )
A.促进蛔虫代谢,导致其大量耗能而死
B.抑制蛔虫代谢,导致其功能不足而死
C.使蛔虫利用氧气制造出有毒物质而死
D.抑制蛔虫的同化作用
答案:B
解析:蛔虫的代谢类型为厌氧型,有氧存在时代谢受到抑制,导致功能不足。
13.2010北京模拟 下列各项,利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①真空包装水果可延长保存期 ②沼气发酵 ③利用葡萄糖、粮食和酵母菌制酒 ④温室大棚适当增加二氧化碳肥料,提高光合效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12.2010山东烟台模拟 运动员跑完马拉松后,肌肉供氧不足。赛后休息期间,下列哪一过程加强( )
A.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B.乳酸转化为丙酮酸
C.葡萄糖分解丙酮酸
D.大量积累NADPH
答案:B
解析:运动员跑完马拉松,肌肉供氧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赛后休息期间,体内乳酸转变成丙酮酸过程增强,减少乳酸对肌肉细胞的刺激,维持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
11.储藏在地窖中的大量马铃薯处在相对缺氧状况下,可以通过无氧呼吸获得少量能量,这时葡萄糖被分解为( )
A.乳酸和二氧化碳
B.乳酸
C.酒精和二氧化碳
D.酒精
答案:B
解析:马铃薯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
10.2010北京海淀模拟 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O6丙酮酸;②丙酮酸+H2OCO2+;③+O2H2O,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
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
C.第①②阶段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D.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
答案:C
解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都有ATP的生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实质上是在第一阶段根本不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9.不能把呼吸作用简单地理解为光合作用的逆转,这是因为( )
①两者要求的条件不完全相同 ②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储能,呼吸作用则恰好相反 ③它们是在不同的细胞器进行的两项生理活动 ④人和动物都不进行光合作用,但却离不开呼吸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考查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