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 D7. D8. D
5. D解析: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其催化作用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由图中曲线可看出温度在20~40 ℃时,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物的量与时间成正比增加。超过一定时间后不再增加,说明酶促反应不再进行,酶失去活性。温度在60 ℃、70 ℃时,酶更易失去活性,由此可看出该酶的最适宜温度范围应在40~50 ℃之间。在此图曲线中得不到的信息是酶促反应速率与酶量的关系。
4. B
3. B解析:酶可以有效降低活化能,以保证细胞内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酶降低的活化能=没有酶催化所需的能量-有酶催化所需的能量。
2. C解析:该题旨在考查酶的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基础知识,培养识图能力。将①~④各项对照图中曲线比较分析,可知①和④是正确的。
1. C
18. (26分)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1 mol谷氨酸分解为1 mol γ-氨基丁酸和1 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 mmol/L、最适温度、最适pH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1和图2。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
(2)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酶的浓度增加50%或降低反应温度10 ℃,请在图1中分别画出理想条件下C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低后的变化曲线),并分别说明原因。 。
(3)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酶按比例牢固结合,不可解离,迅速使酶失活。在反应物浓度过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后,请在图2中画出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4”标注),并说明其原因。
。
答案限时自测9
必修1第5章第1、2节
17. (15分)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一位同学的操作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1支试管,其内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
第二步:再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2 mL振荡;
第三步:接着注入斐林试剂2 mL(边加入,边振荡);
第四步:将试管下部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1 min。
实验现象:试管内液体仍呈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现象说明淀粉 。
(2)要使实验第四步出现“试管中的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的实验现象,你认为应如何改进该实验步骤? 。
(3)上述(1)和(2)两小题,能说明淀粉酶具有的特性是 。
(4)该同学根据第(2)小题作了改进,看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于是得出结论: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具有专一性。但其他同学认为这两点结论均不妥,其理由是:A. ;B. 。
16. (09高考·全国卷Ⅱ)(14分)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试管,37 ℃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
![]() |
蔗糖溶液 |
淀粉溶液 |
蔗糖酶溶液 |
唾液淀粉酶溶液 |
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实验步骤: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② 。
③ 。
④ 。
(3)结果预测:
。
(4)结论: 。
(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 ℃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 ℃,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 ℃时的浅,其原因是 。
15. (09·潍坊模拟改编)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酶的成分可以是蛋白质或核酸
B. 酶促反应速度与酶的浓度有关
C. 有酶参与的反应都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D. DNA连接酶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