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 (08高考·海南)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A. 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
B. 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
C. 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D. 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
1.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B.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18. (30分)(1)实验原理
血液中有许多酸碱缓冲物物质,如H2CO3、NaHCO3。当过酸或过碱的物质进入血液中时,由于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中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实验假设:
(3)实验步骤
①取四支试管,编号1、2、3、4。
②在四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0.1 g/mL的柠檬酸钠(抗凝剂),然后将等量的正常人的新鲜血液注入1、3号试管中,注意边加边搅拌,再向2、4号中加入蒸馏水,加入量与血液相等。
③分别从1、2号中取少量液体,测定pH并记录。然后向1、2号试管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加入量相等,搅拌均匀,再各取少量液体测定pH。与刚才测定值比较,1号、2号pH变化量分别记作ΔpH1、ΔpH2。比较这两个变化量:ΔpH1 ΔpH2。
④从3、4号中取少量液体,测定pH并记录。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乳酸,搅拌均匀,测它们的pH,与刚才测定值比较,3、4号变化量分别记作ΔpH3、ΔpH4。比较这两个变化量:ΔpH3 ΔpH4。
(4)实验结论: 。
(5)该实验中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1号与 , 与 ,其中 是空白对照,变量为 。
17. (9分)如下图是体液各组成部分关系图解,据图回答(图中数字为该液体占体重的百分比):
(1)C、D内液体可分别称为 和 。
(2)A和B液体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 结构完成的。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 。
(4)A液体中的水分主要是通过 和消化道排出体外的。
16. (16分)如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
(2)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 ,原因是图中标号内存在着 物质。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 。
(5)②与③相比,③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 。
(6)②内的水分正常情况下以 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15.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 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13. (08高考·宁夏)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 降低、CO2、Na2CO3B. 降低、乳酸、NaHCO3
C. 升高、CO2、H2CO3D. 升高、乳酸、NaHCO314.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内大多数水分位于细胞外
B. A的水分主要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C. 内环境是由A、B、C共同组成的,被称为体液
D. A中溶解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12. (09高考·广东)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 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11. (09·广州模拟)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D.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10. 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