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一个人发生剧烈呕吐后,导致了心律失常。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呕吐导致血钾降低
B.呕吐导致血钠降低
C.呕吐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降低
D.呕吐导致细胞功能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导致心律失常。
4.下列关于水分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节水分代谢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B.人体排出水的主要途径是由皮肤排出
C.水分的调节途径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人体内每日排出的水与摄入的水保持相对平衡
答案:B
解析:排出水的主要途径是由肾脏排出。
3.关于水和无机盐平衡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K+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的作用
C.人体Na+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排出途径是肾脏和皮肤
D.人在饮水不足时,通过减少排尿量就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答案:A
解析:水、无机盐的调节既有激素调节又有神经调节,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2.钠盐含量降低时,伴随的变化是( )
A.醛固酮分泌减少
B.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C.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答案:D
解析:钠盐含量降低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抑制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1.实践证明,双侧肾上腺皮质损伤的动物不能存活。下列与之有关的原因可能是( )
A.血液中Na+浓度猛增,K+浓度下降
B.血液中Na+和K+浓度猛降
C.血液中Na+和K+浓度猛增
D.血液中Na+浓度猛降,K+浓度猛增
答案:D
解析:肾上腺皮质损伤使醛固酮分泌量减少,导致Na+浓度猛降,K+浓度猛增。
5.图5-5-7为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
图5-5-7
(1)饭前(AB段)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此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分泌_______、_______,其中后者主要作用于肝脏,它能强烈促进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2)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分泌_______增加的结果,它一方面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又能____________________。
(3)糖尿病人出现高血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重减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选)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_______。
A.多吃香蕉少吃糖
B.多吃粗粮少吃肥肉
C.多吃蔬菜不吃巧克力
D.多吃甘薯少吃蜂蜜
答案:(1)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 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 肝糖元的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胰岛素 血糖氧化分解,转变成糖元或脂肪等 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组织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肝糖元释放的和由非糖物质转化的葡萄糖增多 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 (4)BC
PK重点线
2010云南模拟 让一健康人和一糖尿病患者于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按每人每1 kg体重1 g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
(1)两人血糖浓度变化如图5-5-8,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_______。
图5-5-8
(2)图5-5-9甲-丁四种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_______。
图5-5-9
(3)从上述分析中可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时往往_______,而血糖浓度_______。
(4)下列有关胰岛素生理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
A.提高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
B.促进肝糖元的分解
C.促进糖元的合成,抑制脂肪等物质转变成糖类
D.抑制葡萄糖转变成脂肪
(5)健康人当血糖浓度偏低时,可通过胰岛分泌的_______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______,使血糖浓度升高。
答案:(1)B (2)丙 (3)不足 过高,经久不降 (4)AC (5)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解析:血糖平衡及调节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内容,它既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又与糖代谢密切相联。
(1)由图可知,A血糖浓度最低值80 mg·dL-1,B血糖浓度最低值160 mg·dL-1。根据正常人血糖浓度最低值80 nag·dL-1,糖尿病人血糖浓度最低值160 mg·dL-1的数据判断,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人。
(2)正常人体内胰岛素分泌情况:血糖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随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逐渐减少,糖尿病人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因此总体上血糖含量较正常人低,且调节能力十分有限,即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的量增加也很少。据此判断,丙图符合题意;甲图中B的含量高于A,错误;乙图中B因1 h、6 h时,胰岛素含量为0,错误;丁图中2h后,B胰岛素含量高于A,错误。
(3)由(2)的分析可知,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量往往不足,难以满足体内降低血糖的需要,从(1)的分析可知其血糖浓度往往很高,经久不降。
(4)从胰岛素的功能可知,它对血糖的调节主要包括减少血糖来源、增加血糖去路两个方面。A项中提高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血糖的能力为增加血糖去路;C项中促进糖元合成为增加血糖去路,抑制脂肪等物质转变成糖类为减少血糖来源。因此,A、C两项都与胰岛素功能相吻合。B项中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使之成为血糖,属于增加血糖来源;D项中抑制葡萄糖转变成脂肪为减少血糖去路,都与胰岛素功能不符,故错误。
(5)在血糖调节中,我们学到的升高血糖的激素有两种:一是胰高血糖素,一是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直接参与血糖调节,肾上腺素受神经支配,但使其分泌的根本原因是血糖浓度偏低。
4.分析图5-5-6回答问题:
图5-5-6 尿糖含量随血糖变化示意图
(1)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小于_______时,就会造成低血糖,这时尿中葡萄糖含量为_______。
(2)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为_______时,血糖含量正常。血糖含量的这种稳定状态主要是由_______和_______两种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3)空腹血糖含量超过_____时,临床上叫做高血糖。这时尿中葡萄糖含量为_______。
(4)当血糖含量在_______时,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_______。
(5)血糖浓度继续升高,尿中葡萄糖浓度也不断增加,当血糖浓度超过300 mg/dL后,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吸收均达到极限,此时尿中葡萄糖排出率则随血糖浓度升高而_______。
(6)从(1)到(5)尿糖随血糖含量的变化可以推测,肾小管对葡萄糖吸收的局限性是因为肾小管细胞表面____________数目有限。
答案:(1)80 mg/dL-1 0 (2)80-120 mg/dL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3)130 mg/dL 160 mg/dL (4)160-180 mg/dL 葡萄糖 (5)增加 (6)转运葡萄糖的载体
3.图5-5-5是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图5-5-5
(1)物质①和②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在调节血糖浓度时,①和②的作用表现为_______,胰岛素与②的作用表现为_______。
(3)糖尿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此时组织细胞内可利用的葡萄糖的量_______。
(4)在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维持在_______mg·dL-1,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脏中的肝糖元会强烈地_______,_______也会转化为葡萄糖。
答案:(1)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 (2)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3)减少 (4)80-120 分解 非糖物质
2.2010北京模拟 正常情况下,狗的血糖含量维持在90 mg/dL左右。在运动前后,狗的血糖及相关激素的变化如图5-5-4所示。请分析回答:
(1)1.8-4.5 min内,血糖的变化是_______,这种变化满足了机体对_______的需求。该时间段血液中迅速增加的激素是_____,与此激素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
(2)4.5-5 min内,引起血糖变化的激素是_______和_______,它们之间具有_______作用。
(3)9 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表明机体通过_______调节,可以实现_______。
图5-5-4
答案:(1)升高 能量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2)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拮抗 (3)神经和体液 稳态
解析:当机体运动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时,起协调作用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立即发挥作用,使血糖浓度升高,满足机体对能源物质的需求。运动结束后,起拮抗作用的胰岛素分泌增多,降低血糖,同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共同协调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借助于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以实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2010湖北黄冈模拟 图5-5-3为人体内能源物质代谢的部分过程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5-5-3
A.处于饥饿状态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可来自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
B.d过程是氨基转换作用
C.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故图中的\只来自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D.人体所需的葡萄糖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人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
答案:D
解析:肌糖元不能再进行分解形成葡萄糖补充进入血液;图示d过程表示的是脱氨基作用;图中的[H]可来自于葡萄糖的分解、丙酮酸的分解等多种生理生化反应。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