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2009·广州模拟)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沉默突触”说明兴奋传递有障碍,②④是有可能的,但①中的细胞核可能存在于突触小体所属的神经元的胞体中,突触小体中有无细胞核不能确定;③中有无受体对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无影响。
答案:D
5.(2009·湖南名校联考)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造成离子通透性的改变,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会使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使氯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由此会( )
A.使细胞膜外电位变负,膜内电位变正 B.使膜电位差维持不变
C.使细胞膜外电位变正,膜内电位变负 D.抑制细胞的兴奋
解析:兴奋时膜电位是外负内正,Cl-大量进入细胞内改变了原来的膜电位差,导致细胞兴奋的抑制。
答案:D
4.(2009·兴化模拟)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 制性递质
C. 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是正电位→负电位
D.若ab=bd,如果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解析:B受刺激,C兴奋,而A、B同时受刺激,C则不兴奋,说明A、B受刺激使C的作用结果相反。c点受刺激,因突触的传递特点--单向传递,所以d点能兴奋,a、b点均不会兴奋,所以指针只偏转1次。
答案:D
3. 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的可能传导途径是( )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课双向传导,但在突触结构中单向传递,所以树突→突触不对。
答案:C
2.下图表示的是某反射活动的示意图。其中 分别表示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与抑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效应器有两个,感受器和效应器不能存在于同一个组织上
B.图示中的兴奋传导时,伸肌兴奋,而屈肌受到抑制
C.上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突触间的传递的方向有所不同
解析:由题图可知,效应器和感受器都可以存在于伸肌上,故A错误。
答案:A
1.下列关于脑和脊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脑外包有骨骼,脊髓外无骨骼 B.脑和脊髓都与反射有关
C.反射仅与脊髓有关 D.神经元细胞体都位于脑和脊髓表面
解析:脑与脊髓外侧都包有骨骼,是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中,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内部,而不是在表面。
答案:B
▲ 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 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
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
解析: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A项中针刺双脚观察有无反应,检查的是此人的躯体感觉中枢;C项通过膝跳反射是否正常可以判断此人脊髓的腰骶部是否损伤;D项通过复述医生的一段话,可以判断此人的语言中枢是否正常。而B项,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则与神经中枢是否受损无关。
答案:B
7.(2009·宁夏理综、辽宁理综)如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进入_____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导致神经元②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
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在突触间的传递的特点。(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后,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导致神经元②兴奋。(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传递。(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因此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1)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 (2)不能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3)能 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6. (新题快递)世界顶级杂志《自然神经科学》刊登文章指出,当人们在挠痒时,会刺激同一皮肤部位的各种疼痛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周围抑制”效应,瘙痒感就被短暂地“关闭”掉了。请据此推理,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等可暂时减缓瘙痒感的原理最可能是( )
A.阻止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B.激活瘙痒部位的痛觉和触觉感受器
C.使传递瘙痒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 D.激活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解析: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等只能暂时减缓瘙痒感,说明这类药物不能阻止也不能激活瘙痒信号;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等不可能使瘙痒部位产生痛觉和触觉,因此不可能激活瘙痒部位的痛觉和触觉感受器。
答案:C
5. (2009·江苏名校联考)如图表示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时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兴奋逐渐增强
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
D.在S5-S8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刺激强度在S1-S4时,不产生兴奋,而S5之后出现兴奋,此时细胞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说明刺激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A选项正确,而D选项错误。S5-S8期间,虽然刺激强度在增加,但兴奋不变,说明B选项错误。在S1-S4期间,离子进出达到平衡,不改变膜电位,则C选项错误。
答案:A
4.(新题快递)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和c处的动作电位是同步发生的
B.从图可看出c处先产生兴奋再传到a处引起兴奋
C.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D. 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到突触后神经元,前后是不同步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