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2472  212480  212486  212490  212496  212498  212502  212508  212510  212516  212522  212526  212528  212532  212538  212540  212546  212550  212552  212556  212558  212562  212564  212566  212567  212568  212570  212571  212572  212574  212576  212580  212582  212586  212588  212592  212598  212600  212606  212610  212612  212616  212622  212628  212630  212636  212640  212642  212648  212652  212658  212666  447348 

8.(2009·广东卷)为加强水体治理,珠江流域某城市构建了较大面积的人工湿地。

    (1)当污染物随水流进入该湿地时,湿地水体中碳元素的迁移和转化途径如图。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虚线框中的碳转化途径。

    (2)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两条)。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请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出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解析: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的基础知识。由图可知,可溶性有机碳可作为好氧细菌的碳源,被好氧细菌分解利用,好氧细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等可作为黑藻、绿藻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又是其呼吸作用的产物,这样,在细菌、植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物质循环。根据第(2)小题的题干即可梳理出两条食物链,重金属盐在食物链中有富集现象,对高营养级的人危害很大,而且难以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答案:如图所示:

    (1)绿藻→轮虫→鱼 黑藻→鱼→鸭 (3)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无法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

试题详情

7.如下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森林的两种开发模式Ⅰ、Ⅱ,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通常具有一样的树龄和种类

    B.选择性砍伐使森林变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

    C.选择Ⅱ模式更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D.进行大面积砍伐,让其自身恢复

    解析:对物种多样性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开发不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森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这样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森林可持续发展,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具有一样的树龄和种类。

    答案:D

试题详情

6.至2007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239只,而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圈养在国外的大熊猫有27只,见下表:

合作国家
美国
日本
泰国
奥地利
西班牙
合计
由中国提供
8只
4只
2只
2只
2只
18只
繁殖幼子
4只
4只
 
1只
 
9只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工圈养能为即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是其栖息地被破坏

    C.人工圈养属于易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对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而人工圈养属于易地保护。

    答案:C

试题详情

5.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惟一方法

    解析:本题测试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考查考生对自然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较强,但试题难度较小,涉及教材中的许多具体实例。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反对禁止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可持续发展要求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野生生物的保护主要是保护濒危灭绝的生物种类,并不是指对所有的野生动植物都不加任何选择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的行为和习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最有效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

    答案:C

试题详情

4.如图为一条流速缓慢的河流和一个生活污水排放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点的溶氧量增加,细菌种群数目增加

    B.P点到Q点的有机物数量增多导致藻类植物种群数目增加

    C.P点到Q点藻类植物增加是由于无机物浓度增加引起的

    D.如果人为地将空气泵入污水中不会有助于分解有机物

    解析:从P点到Q点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藻类植物利用这些无机物大量繁殖,从而使其数目大量增加。

    答案:C

试题详情

3.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将在2050年前后达到当时世界中等水平,生态现代化指数进入世界前40名,2100年生态现代化指数进入世界前20名,整体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但目前中国生态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名列全球倒数第18位,国内也只有北京一地生态现代化水平超过平均水平,下列有关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当是先污染,后治理,再向生态现代化转型

    B.应当是发展“原料-产品-废料-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

    C.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

    D.应当是先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再进行城市生态建设,最后再进行生态现代化建设

    解析:在可持续发展中,生产模式应是“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生产过程应当是没有废料,从而减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只有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才能缩短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否则差距会越来越大。

    答案:C

试题详情

2.若以图示中的各层的面积代表“污染物”、“总能量”或“人口”在不同层级的相对分布,则下列哪项可用图示表示( )

    A.各营养级体内所积累的污染物   B.各营养级所含的总能量

    C.一个出生率和死亡率稳定的种群  D.一个趋向老年化的社会

    解析:营养级愈高,污染物积累愈多(生物富集作用),所含总能量愈少。种群年龄组成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而稳定型三个年龄段的比例相当,增长型年幼比例大于年老比例,老龄化是指年老比例大于年幼比例,故A、C、D均不对。

    答案:B

试题详情

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婚配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解析: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虽然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但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K值为环境的最大承载量,16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K值。

    答案:D

试题详情

15.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硫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图中标号________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2 kg,至少需要生产者__________kg。

(3)在硫循环中,除图中所示过程外,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和硫在生物群落中流动形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而食物链和食物网主要是由捕食关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而构成的,故④可反映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2)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效率最高为20%(即),则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增重2 kg,至少需要生产者=50 kg。

(3)大气中SO2的来源除了图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外,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等。

(4)不论碳、硫还是氮,它们在生物群落内部都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

(5)短时间的CO2、SO2大量释放,会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净化能力,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答案:(1)④ (2)50 (3)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

(4)有机物、有机物 (5)温室效应、酸雨

试题详情

14.  (2010·上海嘉定期末)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中数字表示该生物的个体数目,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生物的平均体重。据图回答:

①该食物网中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数量是________条,占据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A-I中的________,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

②若初级消费者中,__________被除去,则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最大。

③若除去G后,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数量将__________。

④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能量损耗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__。

解析:(1)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夏季植物繁茂,光合作用旺盛,大量CO2被吸收。到冬季大部分植物落叶后不能吸收CO2,因此大气中CO2浓度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B→B→I,A→C→F→I,A→D→I,A→D→G→I,A→E→G→I,A→E→H→I。现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有4条,占据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B、C、D、E,同时占据两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I。在初级消费者中,E种群含有能量,最多(2 000×100 g),若除去E,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影响最大。若除去G后,D、E数量大增,生产者A的数量必会减少。第一营养级含能量100 000×50 g=5 000 000 g;第二营养级含能量为B、C、D、E之和,共100×10 g+10 000×10 g+600×300 g+2 000×100 g=481 000g,传递效率为×100%=9.62%。能量传递中损耗最少的食物链是营养级最少的食物链,即A→B→I和A→D→I。

答案:(1)夏季气温和光照都合适,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冬季光合作用减弱,植物吸收CO2减少

(2)①4  B、C、D、E、②E  ③减少 ④9.62%   A→B→I和A→D→I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