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2010年山东济宁市一模)下图1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下图2是人们绘制的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答案] C
6.如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析] A项中,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①A→B→H;②A→C→D→H;③A→C→F→G→H;④A→E→D→H;⑤A→E→F→G→H,共五条,表述正确。B项中,在该食物网的五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①中)、第四(链②、④中)和第五(链③、⑤中)营养级,表述也正确。C项中,先要清楚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表述不正确。D项中,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 (B或E)来弥补,通过食物网中生物的这种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动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可维持平衡状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的稳定,表述正确。
[答案] C
5.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
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解析]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A在受到外界干扰破坏后没有恢复原状,B和C都抵抗了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属抵抗力稳定性,只有D项在大型肉食动物闯入封闭生态系统后,经过各成分相互作用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答案] D
4.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
B.种群①的营养级比种群②营养级高
C.种群②所含的能量比种群①所含的能量高
D.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答案] D
3.(2009年杭州模拟)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如下图:
依据上图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互不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性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大小呈现波动现象
C.捕食者种群大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大小的影响
D.被捕食者种群大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大小的影响
[答案] B
2.(2009年江苏名校联考)如右图所示,曲线1和曲线2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热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温度在t1-t2范围内时,物种2竞争力小于物种1
B.物种1的竞争力始终大于物种2
C.物种1的竞争力始终小于物种2
D.温度在t1-t2或t3以上时,相同条件下培养物种1、2,物种2能更好地生活,物种1生活不好
[答案] A
1.下表为光质与温度对某植物茎伸长生长的实验结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生长性状 |
日温28 ℃ 夜温12 ℃[ |
|
红光 |
远红光 |
|
茎长度 |
60.2 cm |
98.1 cm |
茎节数 |
20.5节 |
21节 |
茎长度 |
夜温15 h |
|||
7 ℃ |
17 ℃ |
26 ℃ |
||
日温9 h |
30 ℃ |
75 cm |
52 cm |
29 cm |
23 ℃ |
60 cm |
50 cm |
35 cm |
|
7 ℃ |
43 cm |
38 cm |
35 cm |
①茎的伸长生长与光质及温度有关 ②茎的伸长生长与夜温有关,与日温无关 ③日温30 ℃、夜温17 ℃处理比日温23 ℃、夜温26 ℃处理有机物积累多 ④远红光条件下,日温30 ℃、夜温7 ℃的环境有利于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答案] D
7.如图是人体内抗原--抗体反应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特异性从根本上由________决定,B主要分布在人体的________中。
(2)在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机体内,A与B结合后将使A失去____________的能力。
(3)为防治甲型H1N1流感病毒,科研人员正在努力为研制疫苗,研制疫苗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染病毒后要通过________的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体内病毒。某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医生检查发现该人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再度感染甲型H1N1流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类物质可检测某人是否为吸毒者等方面的应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切除新生小鼠的胸腺导致细胞免疫消失,为何体液免疫也会随之减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众多抗原中的一种。这是天生决定的,还是后天在抗原刺激下由其他淋巴细胞再转化形成的?为探索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短时间内连续做了几个实验:先给动物以高剂量的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与之结合的细胞全部被强射线杀死),小鼠不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再给未标记的抗原X,也不发生免疫反应;最后给其他抗原Y等,机体能对其他抗原正常免疫,上述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解中的形状可以判断出A为抗原,B为抗体。抗原的特异性根本上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病毒与抗体结合后就会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疫苗的作用是使易感人群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注射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病毒等抗原进入机体以后需要经过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才可以彻底被消除。RNA病毒很容易变异,所以以前的抗体对变异后的病毒无效。抗体具有特异性,可以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用于检测某人是否是吸毒者。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B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T细胞传递抗原,因此切除新生小鼠的胸腺后体液免疫也会随之减弱。由材料可知与抗原X有关的淋巴细胞已经被杀死,但是当机体受到抗原Y刺激时仍然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就说明了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这是天生决定的。
答案:(1)遗传物质 血清 (2)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 (3)抗原物质可以通过体液免疫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甲型H1N1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因此新的变异后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仍可能使此人再度感染
(4)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5)胸腺是T细胞发育的场所,B细胞的增殖、分化,大多需要T细胞传递抗原 (6)一种效应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这是天生决定的
6. 下表为我国初生幼儿计划免疫的部分列表,可以发现多数疫苗要多次接种,原因不正确的是( )
幼儿月(年)龄 |
应接种的疫苗 |
接种方式 |
预防疾病 |
出生时 |
卡介苗 |
皮内注射 |
结核病 |
出生时 |
乙肝疫苗第一次 |
肌肉注射 |
乙型肝炎 |
1个月时 |
乙肝疫苗第二次 |
肌肉注射 |
乙型肝炎 |
2个月时 |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第一次 |
口服 |
脊髓灰质炎 |
3个月时 |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第二次 |
口服 |
脊髓灰质炎 |
3个月时 |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一次 |
肌肉注射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A. 病原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
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
C.疫苗在人体中诱发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
D.因为人的体质不同,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解析:注射疫苗的目的是在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多数疫苗要多次接种,原因有三:一是人的个体差异,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二是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三是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
答案:A
5.(新题快递)到2009年4月7号,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115 618例,死亡50例。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
B.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其彻底清除
解析:EV71侵入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隐藏在病毒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效应T细胞与被EV71入侵的靶细胞密切接触并导致其裂解死亡,将抗原释放出来,再由抗体将其消灭;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答案: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