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广东高考)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单纯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解析:因为人工合成的膜结构没有蛋白质且其他的条件不变,从而分析不影响单纯扩散的甲物质,而协助扩散的乙物质由于没有载体蛋白而被抑制,由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
答案:D
1.(2010·连云港调研)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
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解析:考查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中①代表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②代表磷脂双分子层,它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③代表蛋白质,可以作为物质运输的载体。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应该与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答案:D
8.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并作实验假设:如果将其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该小组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10%、20%、30%的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
②从黑藻茎上取下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分钟。
③取出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选取5个细胞测量其A、B值(如图A为细胞的长度,B为原生质体的长度)。
在此基础上,请你参与设计、分析与讨论。
(1)请你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原始数据,去除最大值与最小值,计算并记录B/A(%)值。
(2)该小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所作的曲线如图。请你就该结果作分析并得出结论。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
①该小组同学应选用记录表中哪组数据作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要说明上述质壁分离现象是由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的,而非细胞本身的原因,你怎么处理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实验探究的是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是自变量,实验过程中设置10%、20%、30%的蔗糖溶液相互对照;质壁分离程度是因变量,测量其A、B值并计算B/A(%)值,将B/A(%)值作为衡量质壁分离程度的指标。(2)根据曲线图分析,注意B/A值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B/A值的变化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根据这两个关系进而判断出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3)①计算平均值可有效地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②设置对照组:黑藻细胞置于清水中,观察其B、A、B/A值不变,说明未发生质壁分离,实验中的质壁分离现象是由外界溶液引起的。
答案:(1)
细 胞 |
10%蔗糖溶液 |
20%蔗糖溶液 |
30%蔗糖溶液 |
|||||
B (μm) |
A (μm) |
B/A (%) |
B (μm) |
A (μm) |
B/A (%) |
B (μm) |
A (μm) |
B/A (%) |
1 |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
|
平均值 |
|
|
|
|
|
|
|
|
(2)分析:①B/A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②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B/A值下降,说明质壁分离程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结论: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3)①平均值 ②设置清水对照组,观察清水中的黑藻细胞,确认其细胞形态正常,无质壁分离现象
7. (2009·杭州模拟)污水净化中应用的超滤膜技术指的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将溶液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生物膜
B.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半透膜
C.超滤膜技术可以滤去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
D.透过超滤膜的水,已被除去了臭味
解析:因为水体中的物质能否通过超滤膜取决于膜孔径的大小,而不是载体蛋白,因此“滤膜”实质上是一种半透膜;氨气、硫化氢等有刺激性臭味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透过超滤膜,因此该技术并不能除去污水中的所有污染物,也不能除臭。
答案:B
6.下图表示番茄随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从培养液中吸收Ca2+和Si4+的曲线。影响A、B两点与B、C两点吸收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离子浓度、载体数量 B.离子浓度、呼吸作用强度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载体数量、呼吸作用强度
解析:根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和ATP。A、B两点是在同等氧浓度下得到的,ATP相同,其差异只能是因为相应载体数量的不同。B、C两点的差别则是由于氧浓度不同造成的,因而影响因素是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D
5.(常考易错题)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表示该部位溶液的浓度,由此可以推测( )
A.可能a>b,细胞渗透吸水
B.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a<b,细胞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解析:从题图中及题干中可推知此细胞可能吸水、失水或二者保持动态平衡,所以选D。
答案:D
4.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解析:从题中概念图上分析,①为主动运输,②为协助扩散,③为协助扩散的实例,④为主动运输的实例。A项错误:①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②协助扩散不需要;B项正确:主动运输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被动运输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项错误:大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D项错误:蔗糖进入细胞时细胞已死亡。
答案:B
3.(2009·宁夏理综)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积累K+需消耗能量
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解析: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载体具有专一性,对离子吸收有选择性;能量的提供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海藻细胞可以通过积累溶质提高细胞内浓度,不至于造成质壁分离。
答案:D
2.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
A.S1=2S2 B.S1>2S2 C.S1<2S2 D.S2<S1<2S2
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因此细胞膜铺成单分子层后是表面积的2倍。口腔上皮细胞有具膜的细胞器,因此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膜铺成单分子层后大于细胞膜表面积S2的2倍。
答案:B
1.(2009·北京理综)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解析: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性。由细胞膜内外结合的蛋白质功能有差异,可推知相关的蛋白质种类也有差异。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进行跨膜运输,所以该类蛋白质不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答案:D
14.(原创题)下图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据图回答:
(1)图A表示________过程,图B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图C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
(2)图B中b、c、d、e具有相同的________,由许多相同的b共同组成的结构叫________。
(3)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完整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________。
(4)图C中细胞有________条染色体,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分裂间期________形成的。
(5)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分化潜能变小,它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它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请用性成熟的小鼠做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上述说法。实验的大体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探索细胞衰老原因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衰老动物体内细胞分裂速度明显减慢,但把衰老的体内细胞移植到幼龄动物体内,则这些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科学家用近交系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将小鼠的皮肤移植到F1代身上,当F1变老时,又移植到F2代身上,这样进行了一系列的移植,结果移植的皮肤细胞可生存7-8年,远远超过了原来供体的寿命。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意,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图中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由一个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经过着丝点的分裂而形成的,因此是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的结果。第(6)问探索细胞的衰老;揭示了衰老的原因不仅在于细胞内部,同时也与外部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延缓细胞的衰老。
答案:(1)细胞增殖 后 (2)遗传物质或遗传信息或染色体数 组织 (3)全能性 (4)8 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5)先把完整的小鼠体细胞单独培养,证明高度分化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再把体细胞的细胞核导入去核的小鼠卵细胞中,看重组细胞是否能最终发育为小鼠 (6)研究引起细胞衰老的原因是细胞本身的衰老还是体内环境的恶化(或改变)(或答研究细胞的衰老与所处个体的年龄是否有关) 细胞的衰老受体内环境因素的影响(或答细胞的衰老与所处个体的年龄有关,或细胞的衰老是多种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