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2499  212507  212513  212517  212523  212525  212529  212535  212537  212543  212549  212553  212555  212559  212565  212567  212573  212577  212579  212583  212585  212589  212591  212593  212594  212595  212597  212598  212599  212601  212603  212607  212609  212613  212615  212619  212625  212627  212633  212637  212639  212643  212649  212655  212657  212663  212667  212669  212675  212679  212685  212693  447348 

2.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能看到的结构是( )

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    B.纺锤体、赤道板、同源染色体

C.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    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

解析:赤道板是一个虚拟的平面,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有丝分裂前期核膜已经解体、核仁已经消失,染色质螺旋化成染色体,且出现纺锤体,所以有丝分裂中期看不到核膜,但可以看到染色体和纺锤体。

答案:C

试题详情

1.(2010·南京模拟)各类生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都存在( )

A.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和着丝点分裂 

B.DNA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和细胞质分开

C.纺锤丝出现和ATP的产生 

D.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和分离

解析:不论哪种细胞,哪种分裂方式,在分裂的过程中均有遗传物质的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和细胞质的分开。原核细胞如细菌细胞内无染色体,在分裂时也没有纺锤丝出现。

答案:B

试题详情

①请指出“实验报告”中的3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画出一个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的模式图。(画4条染色体)

解析:图甲中由③分生区细胞形成①②④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的过程,四个区域细胞的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图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和mRNA的含量变化,要获得此结果,取材细胞应该是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③分生区细胞。R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形成mRNA。e时期形成细胞壁,需要大量的高尔基体。丙图中①表示分裂间期,染色体解开螺旋,呈细丝状,②表示分裂间期,细胞内部正在完成DNA分子的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③表示分裂期的前期,每一条染色体包含着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诱变育种中诱变剂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时发挥作用。

实验中的三处错误分别是:①(二)染色、(三)漂洗,应漂洗后再进行染色;②染色用的0.01 g/mL的二苯胺溶液,染色剂应该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③直接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上加一片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在画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模式图时,注意以下几点:①染色体条数为偶数,具有同源染色体;②同源染色体不出现联会现象;③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答案:(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不能 图甲②区细胞是伸长区细胞,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2)RNA聚合酶 高尔基体 (3)间期和前期 b (4)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长,分裂期持续时间短 (5)①(二)染色、 0.01 g/mL二苯胺溶液 (三)漂洗 直接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 ②如图

试题详情

18.(2010·南通调研)下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他做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________的大小以及________的位置。

(3)请描述C步骤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生在进行F步骤观察时,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实验发现,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实验失败。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的研究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及相关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该实验是教材中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2)B步骤低倍镜下观察,目的主要是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

(3)步骤C是一种典型的引流法操作。(4)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说明植物细胞可能已死亡,原生质层失去了选择透过性。(5)通过分析题中信息,洋葱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时蔗糖溶液的浓度不同。蔗糖溶液低浓度时,质壁分离不明显或不分离,浓度过高时洋葱表皮细胞会失水过多死亡,使质壁分离复原不能进行,由此可以确定研究的课题:探究不同蔗糖溶液浓度对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

答案:(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或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或吸水,或证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等) (2)(中央)液泡 原生质层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4)质壁分离时间过长,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5)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对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

自变量:蔗糖溶液浓度;因变量: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试题详情

17. (原创与组合)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乙所示为出入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它们可用图乙中的①表示的是______,可用图乙中②表示的为a-e中的________。

(5)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中编号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

(6)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钟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的荧光均匀相间分布。

①有人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________实验。

②本实验可以通过在相同时间、不同温度下培养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情况来判断实验结果,还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判断实验结果。

③该实验可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表面还有链状的多糖分子,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糖蛋白,也可和脂类分子结合成糖脂。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最重要的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厚度变小,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现象证明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或半流动性)。

(4)a-e五个过程中,b、c、d穿膜无需细胞供能,故是被动运输,它们的运输动力完全依赖膜内外该物质的浓度梯度,但协助扩散还受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而a-e中的a、e两种方式需载体且需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应属主动运输,即已摆脱浓度制约(横轴表示浓度)甚至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但由于载体的饱和,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也将不再继续转运。

(5)维生素D为脂溶性物质,穿膜应为单纯扩散,所以选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所以选a。

(6)实验缺乏对照,应增设不同温度处理,通过观察红色和绿色的荧光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需时间长短来比较。

答案:(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多糖 (2)选择透过性 (3)一定的流动性 (4)b、c、d b、c a、e (5)b a (6)①对照 ②红色和绿色荧光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所需时间的长短 ③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快

试题详情

16.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磷脂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磷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亲水端与疏水端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磷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________。

(2)脂质体的形成是由于磷脂分子结构同时具有________的特点,脂质体中裹入DNA就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一种工具--运载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脂质体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分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同时也可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________成分有关。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的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他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水中脂质体形成的原理是磷脂分子具有疏水端和亲水端,在水中时磷脂分子朝向水面的一定为亲水端,这样很可能就形成双层稳定的脂质体。脂质体应用广泛,例如:脂质体裹入目的基因导入细胞内(由于它与膜结构类似,易融合)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裹入抗癌药物和配备制导系统,即单克隆抗体(由细胞工程产生),就可以专一性地杀灭肿瘤细胞。由脂质体的结构可推测出细胞膜应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其疏水端相连在中间,也可推测水分子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而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选择吸水能力强、膜成分单一的材料进行验证最理想。

答案:(1)稳定性 (2)亲水和疏水 脂质体的结构类似细胞膜,易与受体细胞的细胞膜发生融合,从而导入目的基因 (3)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它的膜结构,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而肾小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

试题详情

15.某种植物的抗盐类型在盐碱地可以正常生长,但是普通类型在盐碱地生长不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盐碱地抗盐类型可以吸收水分,普通类型不可以吸收水分

B.抗盐类型的细胞液渗透压要高于普通类型的细胞液渗透压

C.抗盐类型呼吸作用功能强大,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吸收无机盐

D.抗盐类型与普通类型的根本差异在于细胞质内mRNA与普通类型不同

解析:只要能够在盐碱地生长就说明可以吸收水分,否则无法生长。抗盐不是吸收无机盐能力强,而是可以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抗盐类型与普通类型的根本差异在于细胞核内的DNA不同。

答案:B

试题详情

14.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概范围。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如下图所示),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a-d四种细胞状态,则细胞液浓度最精确的范围在下列哪两个细胞所处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

A.c-b       B.a-c       C.a-d       D.d-c

解析:做此题的关键是一定要注意参照图像,看a、b、c、d与参照图像相比液泡大小有何改变,若液泡增大,则说明细胞吸水,若液泡变小则说明细胞失水,根据液泡变小的程度,可判断出细胞失水的程度,从而可判断出细胞液浓度最精确的范围是a-d。

答案:C

试题详情

13. 下图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其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是( )

解析:在质壁分离时,液泡因失水而逐渐缩小,当复原时,液泡则因吸水而逐渐增大。

答案:B

试题详情

12.下列各项不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证明的是(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细胞液浓度大小的测定

解析:渗透吸水的细胞学基础是细胞具有原生质层和原生质层内外的溶液具有浓度差。一个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是具备这样的细胞学基础的,所以当这样的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可以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就是靠渗透作用来实现的,质壁分离是由于细胞失水所致。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